和谐师生关系从谈心开始
新课改理念要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交朋友,真诚沟通与交流,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从师生谈心开始。
学生小凯从不爱惜书本,乱涂乱画,书面整个儿是"脏乱差"。再看看书角,千层卷万层毛,活像一个小"非洲茅屋"。唉,怎么办呢?我惋惜地帮他抹平书角,他默默看着,似乎也很惋惜。他或许会改,可他能够保持多久呢? 半学期,一个月,还是一个星期?
我看到自己的教学书平平整整,有了主意。"我有个提议,咱们俩换书用,期末换回来,好不好?"
他将信将疑。
"不过,你要爱惜我的书。当然,我也会很爱惜你的书。你能不能保证,期末还我一本漂亮的书?"
他笑了,冲我点点头。
后来的日子里,我只偶尔说过他一两次,而他手里的那本书确实保存完好。我能想象得到当我们交换书本的时候,他骄傲的神色、灿烂的笑容。我准备把那本书赠送给他,还在上面签名,并和他相约,下学期发新书的时候我们还换!
教育学生是一项十分艰苦细致的工作,谈心是与学生进行沟通、教育的极好方式,谈心的成功,使师生在心理上保持愉悦的心情,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易使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鞭策、鼓舞、指导.…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自信、愉悦的情绪体验,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育教学中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以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谈心,是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是沟通师生感情,副洽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师生之间的谈心,并非简单谈话,而是要通过语言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思想上的震撼、精神上的鼓舞、心灵上的启迪,从而改变、改进、完善他们的思想和心理,最终达到增进感情、加深了解,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启迪思想、解惑释疑。通过谈话,学生可以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尽情述说个人的思想感情、意见要求,反映自己的情况。谈话对于师生之间沟通思想、交换意见、交流信息、解决矛盾、融洽感情、增强信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像一把金钥匙,一下子就能打开学生心头的锁,能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一个班级中,几十个同学来自不同的家庭,由于遗传、素质、环境、教育的不同,形成了他们不同的气质个性。
一、察言观色,找准突破口
教师与学生谈心,首先要察言观色,弄清其各有所异的心理状态,才好有针对性地确定方法,找准突破口。否则,不仅谈不下去,甚至会谈崩。那么学生在谈心时,都有怎样的心理状态呢?
有一位班主任找学生谈心,学生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大概早有防御之心。问他昨天下午哪儿去了,回答是没到哪儿去。班主任掌握了他的心理,采取冷处理法,呆了好一会儿,才跟他"透露"了一点已掌握的线索,学生被教师和蔼的态度和柔中带刚的话语折服,一一说出违纪的详情。
而对另一父亲新故,较为脆弱的女同学,教师谈心则多以安慰,帮助的口吻说话,使学生感到温暖,消除了原有的自卑感。
1.揣测心理。老师找我谈心,意图何在,是批评还是了解情况?谈心之初,学生往往会这样揣摩老师的用意,十分注意老师的表情和语气,因此,老师一开始就可说明目的,以消除其不必要的疑虑。
2.防御心理。"差生"往往会有这种心理。犯了错误的学生一听到要谈话,即使说是谈心,也会产生一种"防御定势",存有戒备之心,在脑中想好对策。教师可以坦诚态度,打消其顾虑,消除其防御心理。
3.惶恐心理。偶犯错误或错误较大的学生往往诚惶诚恐,不知老师如何处置,情绪紧张,坐立不安。教师说话应尽可能自然、风趣一些,应注意分寸。
4.沮丧心理。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偶犯过失容易产生"这下完了"的心理,情绪低落,垂头丧气。教师可重在开导、鼓励,表示信任,使之放下"包袱",增强改过的信心。
5.期望心理。谈心时,学生多半希望给老师留下较好的印象,希望老师能理解和帮助自己。特别是学生主动找老师谈话,这种期望心理更加明显,教师应珍惜这种情感,使之成为促其前进的动力。学生人各有异,心态也各有不同,有时几种心态交织,教师要细心体察,才能使谈心顺利进行,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有的放矢,因人施教
大多数老师谈心,都是学生出现问题时,谈心的对象也大都是后进生。诚然,对后进生应倍加关心,多与其推心置腹地谈心。但对学习成绩好或其他类型的学生,教师也应注意其思想变化。因此,正确把握不同类型学生心理特点,使谈话有针对性,是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优等生的自傲心理,要找出其"自省点"。优等生较自信自负,有时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与他们谈心可采取"提醒式",在肯定成绩时,用暗示的言辞,含蓄的语言,指出其自省点,使之领会老师意图,正确估价自己。
六 今天跟学生谈心了吗
对有自卑心理的后进生,要发掘"闪光点"。后进生在班上往往抬不起头,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表现出防御,对抗心理。可采取"对话式"方法,以便及时把握其心理状态,用富有说理性的内容教育他们,特别要注意挖掘其"闪光点"(哪怕是极小的优点),鼓励其树立"抬起头走路"的信心。
针对中等生无所谓心理,要开启"动力点",要抓住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缺乏拼搏干劲,抱着无所谓态度的心理特点,采取"触动式"谈心方式,促其猛醒,增强动力。
一些犯错误学生有自弃心理,要激发其"内燃点"。平时表现较好,由于客观环境影响,或接触了表现坏的同学,或家庭遭变故,或自己受到挫折、打才能达到教育效果。比如对一位个性强但重感情的学生,老师批评他时,不直接训斥,而是问学生老师对你怎么样,老师对你好,但你对老师所提出的正确要求可以违背吗?学生在老师的情感的感召下,改变对抗情绪,一一承认了错误,老师谈心时就用不着拐弯抹角,只叫他"从实招来"便可。由此看来,把握性格特点,因人施教十分重要。
方法得当,人耳入心
怎样与不同性格的学生谈心,实在是一种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心的艺术"。谈得好让人"笑",谈不好让人"跳"。方法"对头",可以使学生增进对教师的理解、信任,消除顾虑,敞开心扉,使教师讲的道理入耳、入心,促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谈心方法,多种多样,但找准时机,说话得体,态度诚恳,应该是基本之法,唯有如此,师生才能沟通情感,谈话方能入耳,入心。
一、谈心的环境
精心选择交谈的环境,是提高谈心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区别对象和内容,选择适当的环境进行谈心。谈心环境不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不同。如在教室当众谈、在办公室个别谈、在草坪上个别谈等,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我们要针对不同的环境,确定是否要谈心及如何谈心。
一般来说,能动式谈心,交谈环境以办公室为宜。这是因为办公室常常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这种场合师生关系次第分明。在这种氛围甲对学生提出直截了当,甚至是严厉的批评,他们不易产生反感情绪。
二、选择恰当时机
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一般来说,在学生情绪发生波动时教育的效果最好,谈早了,条件不成熟,缺乏第一手材料,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谈晚了,时过境迁,也难达到预期目的,所以要抓住最佳时机。
富有经验的教师认为,谈心的最佳时机是∶ 1.问题未形成,矛盾初露时; 2.初犯错误,产生悔恨时; 3.个人有困难,急需帮助时; 4.火气已过,心平气和时;5.思想疙瘩解不开,易发生过激行为时。
当然,这只是说谈心一般需要掌握的契机,遇到紧急情况,谈心则宜早不宜迟。谈心时,并非一定要正襟危坐,或事先告诉学生,"我是来找你谈心的",这种以教育者自居的做法会适得其反,造成学生拘谨不安,收不到理想的效果。采用"无意识"的谈心方法,在多数情况下,比有意识地谈心效果好得多。比如有趣的聚会,校园散步,联欢会上等等,未尝不是有效的谈心场合。
三、巧用"顺耳"忠言
常言道∶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其实,良药并非一定苦口,忠言也未必一定要逆耳。如果忠言顺耳,则更能让人易于接受。因此,要取得谈心的好效果,教师不如多用顺耳忠言,而不用或少用逆耳的训诫。
曾有一位学生,在校只讲究个人衣着干净,而不顾他人卫生和公共环境,同学意见很大。找她谈心时,我们采取迁回的办法,用同班另一位同学处处乐于助人,同学也乐意帮助他的事例来引导她。同时也表扬她爱清洁的习惯,希望她带头帮助班上搞好集体卫生。谈心时没有一句责备的话,但却收到了"不用批评胜似批评"之效,后来在她的带动下,班级环境卫生的确也大有改观。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交谈时的含蓄和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事实上学生自尊心强,羞涩感强,采用委婉含蓄,旁敲侧击的技巧,让其思而得之,悟而改之,比直截了当的教育帮助效果更佳。
四、当好学生的知音
当谈心之时,学生在诉说有关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是其最专注的知音。在听学生说话时,绝不可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或看看手表,或翻翻书本,而要全神贯注,面朝说话人,耐心倾听,这样学生会感到对他的尊重和关心,也愿意将心里话告诉老师。有的学生是急性子,即使有言语伤害,你也要耐心听完,然后再说你的看法。有的学生是慢性子,半天不着边际,也不能发火,应点拨引导,适时插话,引导尽快转入正题。在听取对方倾诉时,教师也不要急于下结论,要有冷静和理智的态度,认真分析判断。
五、谈话多以夸奖鼓励为主
作为教师,往往对学生寄予厚望,希望愈深,对学生的短处就"恨"之愈切。这样难免就会高谈阔论,用大话说教,处处加以批评指责。可是,学生并没有听进去,反而带着很大的抵触情绪,或者当做耳边风,更严重的还可能产生报复情绪。其实,每一位学生 都有自己的长处,做教师的要善于发现并及时鼓励。夸奖和鼓励是对学生的信赖,它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注入信心和力量,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六、和学生谈话应多一点幽默感
一个班集体中的学生性格各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谈,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大哭鼻子,或者乱发脾气,这时,教师千万不要厌烦,不要大声责骂学生,甚至发火,倾盆大雨般地批评学生,使学生如履薄冰,更加自卑。此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神态和动作,设计几个玩笑,引他破涕为笑,缓和一下气氛,再因势利导地交谈,这样,教育效果可能更好。
七、保守学生的内心秘密
有的学生做错了事,老师给气昏了头。这时,老师务必要先弄清事情的原委,千万不要高声叫喊;"请家长来,告诉你家长!"相反,教师既要帮助孩子认识错误,辨明是非,又要为学生保密,不让学生面子扫地,背上思想包袱。
八、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目前学生校园生活中也会有各种社会现象的折射,他们常常会碰到一些烦心的事情。当学生愿意跟你探讨这些问题时,教师千万不要教他们避开烦恼,消极处世,而要引导学生正视现实,分析事物,积极地处理矛盾,并帮助学生激起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谈心不同于谈话,谈话给学生的感觉是自已犯了错误,老师才找谈话的,心理上不自觉地产生抵触心理,谈话往往是上级对下级、由上而下的,无形中造成了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学生心中有了这个想法,就不可能与老师真诚交流,也就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谈心则是教师首先在心里就把自己定位于学生的朋友,双方地位平等,自然效果就好。
古人云∶"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有炙热的感情,真挚的语言,推心置腹地谈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亲。教师与学生谈心多一点"人情味",则很容易和学生沟通感情。
有一次我们班一位学生和别班学生打架,找他谈心时,先不说打架之事,见他穿着较差,我问∶"你家里生活怎么样?""爸不在了,妈也下岗了,现在靠卖蔬菜过日子。""你家里还有什么人?""还有妹妹,在读小学"。我诚恳对他说∶"老师关心你太不够了,本该给你申请助学金才是呀!但你想想,当你与同学打闹时,你的妈妈正在干什么呢?……"一番话说得他泪水盈眶,深感对不起含辛茹苦的老娘,表示在班上做检讨,并用行动报答母亲。
可见教诲学生,要推心置腹,要做到情真意切,从爱护学生出发,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师生才能心相印,息相通。
毋庸讳言,情感是教师提高工作效能的基础,但倘若只依赖感情的力量,仅是架通心灵桥梁,若不用精神的雨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是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我们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还要"晓之以理"。
有位班主任找一位吸烟的学生谈话,不是用校规去警告,而是首先谈自己如何为烟瘾所害,现在得了气管炎,经常咳嗽得厉害。同时还给他算了一笔经济账,并请学生监督戒烟。谈心之后,这位学生再也没抽烟了,班主任也戒掉了吸烟的习惯。
这次谈话之所以成功,一是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晓之以理;二是现身说法,以身作则,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促其思想发生转变。
说服学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时要动之以情,有时要晓之以理,情理交融,方能奏效。正像有一位老师所说∶"没有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没有情,理难于进入学生心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两者紧密结合,情理交融,谈心才能达到目的。
我们与学生谈心,最忌感情冲动,有的教师"火气"一上,便失去理智,没有"章法"和策略,动不动"提审""揭丑""怒责""讽刺挖苦",企图通过"高压"强迫学生"就范"。这样的谈心,非但学生不会接受,反而会造成对立情绪,增大教育难度。
有一天,一名学生,下课后找到我,说上节课她根本没有违反纪律,而是她旁边的同学没有注意听讲,老师却把她批评了。说话的语气,是气呼呼的,给人感觉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我一看,这是来告状的。看学生的表情,老师可能真的批评错了。怎么解决?听完后,我稍停了一下,然后问她,你是不是感到心里特别的委屈? 是呀,学生回答。接着我又问她,老师问你一个问题,人这一辈子,有没有不受一点委屈? 她说,没有,谁能一辈子一点委屈都不受?我说,是呀。人都有受委屈的时候,这样人就有一个承受委屈的能力问题。能够承受委屈的人,在委屈面前就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被意想不到的委屈压垮,活的就刚强,就自我。不能承受委屈的人,一点小的委屈,就可能把自己压垮。而承受委屈的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也是锻炼出来的。每受到一次委屈,挺过来了,承受委屈的能力就强了一点。让我说啊,你今天是占了个大的便宜,第一老师批评你,客观上是在关心你,这点对吧?她点了点头。恰恰是老师的失误,让你真实的感受到一次受委屈的体验,如果正确对待,你就有了一次锻炼的机会,而且很难得的机会。你说是吧。听我这 么一说,这名学生不再生气了,而是笑了。
一次误会,变成了一次教育学生的机会,而且是机会难得。
一、以爱"动心"
孙子说"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这是说关注和关爱在人与人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和重大价值。教师和学生谈心时,必须做到心中有爱。
第一,要尊重学生。尊重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教师要注意满足学生的这种内在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权利、爱好及隐私。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使自己获得学生的尊重。第二,要信任学生。信任是爱的具体体现,师生之间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教师在与学生谈心时才能取得打开学生心扉、进行思想沟通的金钥匙。第三,要关爱学生。教师要有"妈妈心"、"兄长情",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在工作上指导学生,用温情去沟通感情,用真诚去换取信任,用道理去启发觉悟,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二、以心"换心"
第一,要平等对待学生。谈心常常是教师找学生谈,这势必造成一种误解∶教师是谈话中的控制者和主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和聆听者。这种不平等的地位和心态,常在师生之间构成一道无形的障碍;如果这时教师再摆起"官架"、打起"官腔",师生之间就更难交流了。第二,要将心比心。教师要转变"我是师,你是生,我咋说,你咋听"的心理,不能以势压人、以罚代教,而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换位思考。第三,师生之间要形成双向交流。教师不能只图嘴上痛快,说个不停,而要做个好的倾听者。学生说错话时,要允许其收回;学生做错事时,要允许其解释;学生有一些思想问题想不通时,要允许其多思考一段时间。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师生达到心心相印的境界。
善于借助语言魅力
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语言在沟通师生关系中的这种特殊作用,因而常借助语言的魅力,以获得理想的效果,请看下面的例子;
初二的班会课上,老师发现一个女同学在写一张字条,收来一看,原来是写给一个男生的。看着上面稚气的话,老师忍不住笑了。
这一笑激起了全班同学的好奇心。几个调皮的男 生大声喊∶"老师,念出来!"写条的女孩低着头,满脸涨得通红。全班同学好奇地期待着,老师说;"你们真的想知道?"学生一致点头。"其实是两句再普通不过的话。"老师打开纸条大声念道∶"听毛主席的话,做一个好学生!"班里"轰"的一片笑声!那位女同学大大地舒了一口气。课后,她塞给老师一张纸条,很快跑开了。条上写着;"您是我所见过的最聪明最美丽的老师,我一定会记住您对我的希望∶听毛主席的话,做一个好学生!"
老师若如实地念出纸条上的话,甚至再加上几句严厉刻薄的批评,显然会使这位女同学十分难堪,同时她也一定会对老师非常恼恨。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造成师生之间的感情对立。这位老师没有那样做,她巧妙的话语既给好奇的全班同学一个交代,又给这位女同学一个台阶,同时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同学的信赖。这,就是语言的魔力!
与此相反,我们来看另外一个案例,这是一位中学女生讲述的故事∶
有一次,一个同学上课说话,班主任就说∶"你就是不说话,我也不会把你当哑巴驴给卖掉。"还有一次,一个同学把书上的插图都添加了笔画,班主任就把他的书撕了,分成四份,给了每组一份,让大家传看,还说∶"我们班出了伟大的美术家,大家该鼓掌庆祝。"
早晨值日生没有擦讲台桌,学生一时没有找到抹布,跟班主任说∶"老师,等会行吗?我找不到抹布。"班主任回答∶"找不到抹布,把我的衣服撕了给你当抹布吗?"..
这位老师的话实在太刻薄、太不得体。它不但刺痛了同学们的心,让他们感到委屈和羞愧,还大大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同学们对他产生厌恶,甚至敌意。
可见,老师提高语言修养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在与学生谈心的过程中,在教育实践中,其语言修养应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呢?
第一境界∶真的语言。
老师的语言修养,首要的是"真"。"真"即真实、正确、真诚的语言。
真的语言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或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使学生获得正确认识,学做真人。真的语言的特点为∶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权威;讲解阐释时概念清晰,观点明确,材料丰富,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用语简练,通俗易懂,不说模棱两可、云山雾罩、拖泥带水、夹缠不清、前后矛盾的话;描述、议论、说明时向学生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爱憎分明,褒贬有度,不矫揉造作、夸张敷衍、文过饰非。
第二境界∶善的语言。
所谓善的语言,就是恰到好处的教育语言,是在真的语言基础上达到的高一层境界。班主任首先要善为"经师"。因此,"传道"时,应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娴熟地统揽全局,以少总多,抓住肯繁,要言不烦,迅速给学生心灵注入新鲜浆汁,使学生大彻大悟或顿生灵感。"授业"时,或取臂类比,化易为难;或鞭辟入里,深入浅出;或分散难点,各个击破;或精雕细刻,于细微处见精神;或大笔勾勒,浓墨重彩绘蓝图,使学生有"情景一幕永难忘"之印象。"解惑""释疑"时,或指点迷津,拨云见日;或切磋琢磨,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启发学生思考时,要"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之"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引导学生探究时,要激励其异想天开,独辟蹊径,或纵横捭阖,探幽发微,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或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处,去寻求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教师不仅应是"经师",更重要的是要善为"人师"。因此班主任的教育语言,应是师生间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汇、情感的沟通与共融、心灵的碰撞与弥合、思想的共振与共鸣。惟其如此,方能叩开学生的心扉,发掘学生的潜能,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涵养学生的情感,弘扬学生的个性,召唤学生的灵魂。惟其如此,教师方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灵魂的工程师,才能称之为学生"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的良师益友。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当学生萎靡不振时,应以激情洋溢的语言,给学生心灵注入兴奋剂,使之意气风发,精神振作;当学生缺乏信心而自甘平庸时,应以坚毅而睿智的语言,唤起学生内心的原始冲动和成功欲望,激发其凌云之志;当学生遭遇挫折而迷茫、困惑或绝望时,应以火热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以飘逸洒脱的语言引导学生超尘脱俗,豁达开朗;当学生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时,应以理智的语言引导学生走出心灵的误区而健康地成长;当学生自甘落时,应以振聋发聩的警策语言给予当头棒喝,促其醒悟。
第三境界∶美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不仅应是真的、善的,而且应该是"美"的,即给学生以审美的感受和熏陶,以美化学生的心灵。语言之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美或形式的美,其特点是音节铿锵,节奏鲜明,语调和谐流畅,听时能愉悦人心。二是内在美或内容美,这是班主任语言美的本质方面,它给学生以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美的语言应如三月阳光,使人暖意融融;如清凉甘泉,沁人心脾;如春风拂面,使人心旷神怡;如春夜细雨,润物无声;如优美乐曲,动人心魄,扣人心弦,使人如痴如醉,感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如美不胜收的旅游胜境,使人徘徊逗留,流连忘返;如精巧玲珑的艺术珍品,使人爱不释手,玩味无穷;如庄严肃穆的神圣境界,可以瞬间净化人的灵魂,升华人的品格。
第四境界∶独特的个性化语言。
教师的语言都应当是独特的,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因此,每位班主任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善于思考者,应用富于逻辑的语言,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概括与抽象,阐微言以发大义,言浅近而旨宏远,使学生无可辩驳,心悦诚服。长于形象思维者,应以生动具体、绘声绘色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心驰神往。聪慧睿智者,应以富于机智的语言,据形造势,因情制宜,随机应变,启迪思考,诱发灵感,发掘学生内在潜能,陶冶学生的灵魂。感情丰富者,应用情感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激情的语言如大江东去,一泻千里;热情洋溢的语言如和煦春风,催开桃李;愤思的语言如火山喷发,天摇地动;忧伤的语言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富有情趣者,应以诙谐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文雅谦逊者,应以礼貌潇洒、飘逸超脱的语言滋润学生,去淡化学生的杂念,净化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人格。
主动走近学生
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了隔阂,或者产生了摩擦和矛盾,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主动走近学生,通过谈心消除彼此的矛盾,决不能乱摆"师道尊严"的谱,等学生前来"投降"。我们先来看一位中学班主任的真情讲述∶
宇,我们班的现任班长,思想较复杂,不属于那种清澈透亮、一眼就可以看穿其心底的孩子。对他,我总是无法发自内心地喜欢他、欣赏他。
上学期,学校让选各种奖章的得主。记得选"礼仪章"时,我先提了几个同学的名字,当时宇就在底下问∶"老师,是你选还是我们选?"教室里突然就静了下来,我心里有些生气,但还是平静地说∶"宇,我只是想说明这几个同学符合'礼仪少年'的标准,但是没有说就定他们了呀!"虽然自己当时显得很平静,但我语气中很不友好的味道大家都感觉到了。因为这件事,我们之间地产生了一些隔阂。我尽力让自己喜欢每一个学生,但是很长时间,对宇,真的是喜欢不起来。
这学期开学,我们重新改选班委,采用竞选的方式。那天竞选时,宇没有参与。当时,面对不是很热烈的竞选场面,我对学生们说∶"没有人竞选班长?没有班长怎么行?没有班长,学校分下来的一些工作怎么做?"这时,听到宇在下面说∶"那就不做了!"这话从当时还是班长的宇的口里说出,就如同大冬天一盆冷水冷不防浇
在了头上。这盆冷水浇得我半天说不出话。我控制着自己,接着宇的话对同学们说∶"宇说我们不做学校安排的工作了,这行吗?可能吗? 我们还是学校的一个集体吗? 这话从我们的现任班长宇的口里说出,我感到非常悲哀!"听了我的这些话,宇脸上的表情极不自然。
班会结束后,尽管多数班委都被确定下来,但我的心情却很郁闷。我知道这个疙瘩就是因为宇,宇的举动让我很不舒心。这个疙瘩就让它这样持续下去,越滚越大?不,我要解开这个疙瘩!我把宇叫出了教室,还没说几句,宇的眼泪就往下掉。我说∶"怎么了?有什么事就跟老师说。"宇还是在流泪,沉默了一会,他说∶"老师,我不想说……"这个"不想说"让我心凉。看来,宇还是不想对我敞开心扉。看着流泪的宇,我决定换一个话题。我轻轻地对宇说∶"你的英语这个学期一定要努力,老师很为你的英语着急。老师留的需要背诵的部分,以后你每天都来给老师背(每天我是让组长检查同学的背诵情况),好吗?我们俩一起努力,争取让你的英语在这个学期有起色。"宇点了点头,但他突然说∶"老师,像刚才班里那样的事,您最好私下里和我说,不要当着班里同学说,行吗?"我说;"行!"我明白了,刚才宇不想说的可能就是这件事!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宇是一个很要面子的学生,我几次当着同学们的面,针对他的问题让大家发表意见,况且,我话语中透出了对宇的不满与愤怒,这也许让他感觉非常难堪,我对自己的不够宽容感到自责。
和宇谈话之后,想起他溢满泪的眼眶,我提起笔,决定给宇写封信。我要开始主动走近宇,我不能让宇远离我,我要用我的真诚打动他,我要让宇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与期望,我要让宇明白,老师就是他的朋友。第二天,我把信交给了宇,宇没有回信。下午课余时间,宇拿着英语书来到我的办公室。他记着昨天我说的话!他主动来让我检查他的背诵情况了,我心里非常高兴!这是一个好迹象。他感觉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后来的几天,凡是我要求背诵的英语对话,宇都是在课间来办公室背给我听的。我突然发现,宇也是那样可爱。
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时,主动来缓解彼此矛盾的应该是老师。
传统的师生关系决定老师处于强势,学生处于弱势,学生是不会主动接近老师来缓和气氛的,那么只有老师主动接近学生了。这需要教师有宽容的心态能包容学生。虽然故事中的师生之间有些隔阂,但当老师把真诚与关爱给予学生时,他感觉到了这份真诚,那颗远离老师的心也开始向老师靠拢。当老师改变自己的心态,主动接近学生,尽力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来和学生相处时,就会发现,原来师生间也可以有心与心交流的愉悦。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当与学生发生摩擦,有了隔阂和矛盾时,我们老师主动迈出那一步,主动走近学生,迎接我们的将是一片灿烂的晴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