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立冬的农谚大全谚语
秋蝉叫一声,准备好过冬。麦子盘好墩,丰收有了根。年前杈多,年后穗多。种麦到立冬,来年收把种。种麦到立冬,种一缸,打一瓮。立了冬,耧再摇,种一葫芦打两瓢。十月不种麦。十月种麦不嫌羞,明年和他同时收,人家用镰割,自己用手揪。 种麦到立冬,费力白搭工。立冬不倒股,不如土里捂。 立冬不分针,不如土里蹲。立冬不倒针,不如土里闷。立冬不倒股,就怕雪来捂。立冬节到,快把麦浇。麦子要长好,冬灌少不了。日均温五度,浇麦好时候。 冬无雨,把麦浇,湿冻冻不死,干冻冻死了。不冻不消,浇麦偏早;只冻不消,浇麦晚了;夜冻昼消,浇麦正好。黄河水可用不可靠,单纯依赖就坏了。 早来水,就早浇,晚来水,就晚浇,早浇要待麦全苗,晚浇莫过地冻牢。 黄河水不可靠,平原也要水库造。提前蓄水灌满塘,到用水时不慌张。追肥浇水接划搂,三个环节要紧扣。冻水浇罢紧划锄,保墒增温苗舒服。麦子过冬壅遍灰,赛过冷天盖棉被。立冬不砍菜,就要受冻害。干菜晒满筐,不怕年景荒。 地里棉柴拔个净,来年少生虫和病。立了冬,把地耕。田要冬耕,羊要春生。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庄稼抵一年。冬耕宜早不宜晚。冬天耕地好处多,除虫晒垡蓄雨雪。秋冬耕地如水浇,开春无雨也出苗。 冬天耕下地,春天好拿苗。粮田棉田全冬耕,消灭害虫越冬蛹。冬天把田翻,害虫命“归天”。 冬耕灭虫,夏耕灭荒。秋冬多耕地,来年多打粮。土地耕得深,瘦土出黄金。深耕细耙苗儿壮。 根深不怕大风刮。豌豆一条根,只要耕得深。麻田搞深翻,麻秆顶破天。要吃丰收瓜,冬天把窝挖。隔冬挖好南瓜窝,南瓜结得大又多。好地难得淤沙,碱地难得坷垃。适时巧耕地,碱地养坷垃。争犁不争耙,碱地养坷垃。 一成坷垃一成苗,十成坷垃保全苗。一个坷垃四两油,留下坷垃有盼头。
2022年冬天冷不冷?雨雪多不多?古人留下农谚,看立冬天气就知道
立冬,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节气到来之后,预示着正式进入冬季,阴雨寒冻即将到来。根据阳历来说,每年的立冬节气,都在11月7日到11月8日这两天,而今年(2022年)立冬时间则是11月7日。
由于立冬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民间会把立冬节气的天气表现,和当年冬季冷不冷?雨雪天气多不多?这些问题联系在一起。关于此,古人们确实留下了一些与立冬相关的农谚,通过农谚所表达的含义,来预测当年冬季是否寒冷以及雨雪天气的情况。
本篇内容,笔者就通过立冬相关的具体谚语,详细说说上述问题,大家看完后就有答案了。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
这句谚语流传范围比较广泛,很多地区的朋友都听过,从字面意思也很好解释,如果立冬当天是晴天,那么当年冬季晴天就比较多(一冬晴并不是指整个冬天都是晴天,而是晴天相对多一些)。相反,如果立冬当天是阴雨天气,那么当年冬季阴雨天气相对就会多一些。
冬季期间,如果是出太阳的晴朗天气,大家会感觉到相对暖和一些,如果是降雨天气或者降雪天气,则会感到冷一些。因此,单从这句谚语来说,立冬节气当天是晴天,当年冬天不是很冷,并且雨雪天气也不是很多,反之,立冬当天是雨天,则当年冬天相对冷一些,雨雪天气多一些。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冬当天刮了北风,则当年冬季雨雪天气相对多一些,如果立冬当天刮了南风,则当年冬季雨雪天气相对少一些。
进入冬天后,形容冬天比较寒冷,常常用“北风呼呼地刮”这句话,可以看出冬天里刮北风,则预示着寒冷。当雨雪天气较多时,温度相对也比较低,就会感觉冷一些。因此,单从这句谚语来说,立冬节气当天刮北风,预示当年冬天雨雪天气多,并且相对寒冷一些。如果是刮南风,则结果相反。
“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这句谚语所表达的意思需要仔细揣摩一下,如果单从字面意思来说,立冬当天打雷了,那么十个牛栏里面九个是空的,为何是空的呢?有2种解释。
其一,说明天气比较寒冷,人们养牛都是在牛棚里,不过,以前的牛棚和现在不一样,以前的牛棚可谓是四面漏风,只有顶部有茅草遮挡,抵御严寒能力较弱。如果立冬当天打雷了,当年冬天会非常寒冷,牛在外面都受不了,只能牵进屋内,也就出现了“十个牛栏九个空”的情况。
其二,当立冬当天打雷了,预示着当年冬天雨雪天气较多,一方面把牛棚压塌了,无法继续使用。另外一方面,天气寒冷加上雨雪天气多,导致喂养牛的茅草比较少,农户们没有饲料喂养,只能选择卖掉,也就出现了“十个牛栏九个空”的情况。
因此,单从这句谚语来说,如果立冬当天打雷了,当年冬天相对冷一些,雨雪天气相对多一些,相反,如果没有打雷,则雨雪天气相对少一些,温度暖和一些。
通过上述古人们留下的农谚总结得出,根据立冬节气当天的天气表现,确实可以预测当年冬天的天气情况。如果立冬当天是阴雨天、刮北风、打雷这些天气,则当年冬天雨雪天气较多,相对寒冷一些。相反,如果立冬当天是晴天、刮南风、不打雷,则当年冬天雨雪天气较少,相对暖和一些。
但是,有部分网友对此观点存在疑问,这些都是以前的说法,可能适用于以前,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气候也在不断地变化,或许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社会了。也有部分网友说,既然这些农谚能流传到现在,就有它存在的意义,即便是现在的社会,也有借鉴的地方。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