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龟新手饲养指南》第十章:乌龟常见疾病与防治方法(5)喂食带来的龟病
【特别提示】:本章为付费内容,除试看部分外,其他均需付费订阅专栏《中华草龟新手饲养指南》才可阅读,请认真考虑后再决定是否需要订阅。本专栏内容适合家庭宠物龟饲养爱好者订阅,不适合规模养殖。适宜的龟种为草龟、花龟(珍珠龟)、花草杂和巴西龟等常见水龟和半水龟。
养宠物就如养孩子,作为宠主我们总是习惯于担心自己的宠物吃不好、吃不饱,养龟同样也是如此。例如刚买回家的乌龟,马上就心急火燎地去喂食,担心饿坏了;一旦乌龟不吃食,就满世界去问“刚买来的龟不吃食怎么办”。对于已经养了很久的龟,也总是习惯多喂、勤喂,似乎不这样,那就是亏待了它。以长得快、胖为荣,是养龟过程中一个常见现象。有些龟友总担心龟粮没有营养,想尽办法去给乌龟增加营养,什么猪肉、牛肉、鸡肉、鸭肉……,只要是自己认为有营养的,统统都拿来喂龟。有些则把乌龟当成自己家人,“有福同享”,什么火腿肠、煮好的排骨、海鲜,有口自己吃的,总是不忘分享给乌龟吃。
其实这些看起来“爱心满满”的喂食行为,并不是真爱龟,很多时候是在害乌龟。例如新龟到家过早喂食,容易因为应激反应,造成肠炎或暴毙;过频过量喂食,致使乌龟过于肥胖,内部器官脂肪化,带来病变或暴毙;喂一些难消化的肉食,乌龟容易消化不良或肠炎,而喂含盐量高的食物,则易使乌龟水肿或暴毙。
就如现实生活中一样,有事无巨细,过分溺爱自己孩子的长辈,也就有对孩子不闻不问,缺乏关爱的长辈,养龟同样也是如此。有些龟友买了龟后,似乎就忘记了它的存在。隔三岔五、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才喂一次;有些龟友,则长期投喂单一食物。这些情况,乌龟同样容易出问题,例如营养不良或软甲等。
也就是说,对于乌龟的喂食,过于“溺爱”或过于“漫不关心”,都是不对的,这样都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和疾病。本节内容,鸫龟先生就来谈谈乌龟喂食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疾病)和处理方法。
一、新龟到家喂食过早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之前的章节中,鸫龟先生不止一次提到过,新龟到家以后,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应激反应。其中龟苗症状少,反应不明显;而乌龟越大,通常应激越强烈。应激反应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则会对乌龟内部器官和免疫系统造成较大伤害,乌龟通常会因内部器官衰竭而死,或因免疫力低下,感染其他龟病而死。
应激反应发生时,乌龟肠胃消化能力和免疫力,都会受到抑制。而很多龟友又将乌龟吃食看得极端重要,恨不得乌龟一到家就能“大快朵颐”。在乌龟没有结束应激反应前,着急喂食的结果,通常是让乌龟更快出现肠炎等病变,甚至死亡。不少龟友反应,新买的龟,刚开始胃口很好,慢慢就不愿意吃了,最后绝食而死。这其实就是新龟应激反应,损伤了肠胃造成的。
新龟到家以后,首要任务是尽快结束应激反应。一般采取的方法,就是鸫龟先生经常提到的九个字:“稳环境、免打扰、不喂食”。稳环境,就是保持养龟环境稳定,主要是温度和水质稳定。应激反应就是环境变化过大造成的,新龟到家以后,保持环境稳定,能让乌龟尽快适应新环境,进而结束应激反应。免打扰,就是静养;最好能设置好躲避,便于乌龟隐藏,增强心理安全感,减轻应激。不喂食,就是在应激反应结束前,不要着急喂食。一般建议龟苗可以在到家1-3天后再喂,亚成龟在到家3-7天后再喂食,成龟在一周后再喂食,这样比较稳妥些。给乌龟喂食,真不差这几天时间。有些成龟,可能到家后一个多月也不吃食。这种情况下,就更应该稳定环境,减少打扰,使其尽快结束应激,而不是想尽办法去喂食。越折腾,乌龟应激反应越强烈,到时可能就不是吃不吃的问题了,而是死不死的问题。
二、过频、过量喂食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养龟喂食过勤,也是一个常见现象。很多龟友都担心饿坏了乌龟,一天一喂甚至一天多喂。家养环境下,乌龟活动范围小,运动不充分。多吃、少运动,其结果就是越长越胖。人胖了会有“三高”、心脑血管、内器脂肪化等问题,乌龟也不例外。
喂食过勤的直观表现就是造成乌龟肥胖,头尾和四肢都无法缩进壳内,影响外观。更严重的影响,是肥胖对乌龟内在器官的危害。养龟过程中,暴毙是一种乌龟常见的死亡方式。很多时候,我们能发现,暴毙的乌龟一般都过于肥胖。这是因为肥胖的乌龟,心脑血管多不好,内部器官(特别是肝脏)脂肪化。心脑血管不好,本身就容易造成猝死(暴毙)。而肝脏具有解毒功能,它脂肪化后会制约乌龟体内物质代谢和转化,进而引起其他器官病变,也容易造成身体突然停摆(即暴毙)。因此,平常看起来能吃能喝、长得胖胖的乌龟,其实身体内部器官早已出现问题,暴毙也就好理解了。
由于暴毙是无征兆的,出现就是死亡,因此只能靠平时的预防。其中控制喂食频率,合理喂食就是一个重要的预防措施。乌龟是变温动物,新陈代谢比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缓慢得多,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也是如此。蛇与鳄鱼也是变温动物,它们进食一次就可以消化十天半个月以上。乌龟基本也差不多,它们不像我们需要一日三餐,本身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就没那么快。喂食过于频繁,一方面营养物质吸收不了,积累在体内容易肥胖;另一方面,食物无法及时消化,也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或肠炎等疾病。
因此,喂食过勤,导致乌龟胖并不是一个健康状态,不胖不瘦才是真的好。一般龟缸水温25℃以上,龟苗及幼龟一天喂一次即可,其他龟每隔一两天喂一次,不必多喂。春秋冬水温低时,要减少喂食次数,低于20℃则停食喂食。这样养龟,喂食次数不频繁,就可以避免养出一只胖龟,进而产生一系列肥胖健康问题。
三、龟粮带来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新龟喂食过早,容易因为应激反应带来消化不良或肠炎(治疗方法见下文);而已经度过应激期的龟,喂食过于频繁,则会造成肥胖问题。因此,无论是新龟还是养了很久的龟,喂食频率都要掌握好。除了喂食频率外,投喂的龟粮如果有问题,也容易带来一些乌龟疾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投喂含盐量过多的龟粮与乌龟水肿
乌龟是淡水龟,在自然环境下吃不到含盐量高的食物。因此,乌龟肾脏对盐分的代谢能力差,过多的盐分进入体内,会排不出去,逐渐积累。随着体内盐分增加,这些盐分离子会进入组织液中,造成组织液浓度升高。根据渗透压的原理,血液中的水分就会进入组织液中,造成水肿。而吃盐多了,乌龟也会口渴,倾向于多喝水。这样水就会持续进入组织液,造成乌龟很快肿起来。
也就是说,乌龟经常吃高盐食物,例如火腿肠、煮好的排骨、超市买的虾皮、死的海鲜等,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水肿。乌龟四肢很快肿了起来,不能缩回壳内,用手按压里面有似水的感觉。有些龟友会将其视为胖,如果是单纯肥胖,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而水肿则不是,几天就能肿起来,发展速度非常快。乌龟胖,用手触摸,没有似水的感觉,
{!-- PGC_COLUMN --}
很“瓷实”;而水肿,按压起来里面就像充满了水或气体一样,这就是胖和肿的区别。不过如果乌龟长期肥胖,最终也会损伤肝脏,会因肝腹水等产生水肿。所以,乌龟胖和肿,也并非是截然分开的,二者存在内在联系。
乌龟发生水肿后,通常四肢无力、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少食或拒食,病死率非常高。和暴毙一样,这基本都要靠预防,水肿真的出现了,治疗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是因为出现水肿,多数情况下都已经说明,内部器官早已严重损伤了,收壳几率非常大。在日常养龟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喂食含盐量高的食物。例如火腿肠对乌龟而言,可谓色香味俱佳,很爱吃。于是不少龟友就经常拿来喂龟,但时间长了,就非常容易水肿。超市买的那种咸虾皮,在盐分没有浸泡干净前,也不建议用来喂龟,含盐量太高了。
对于因喂食高盐食物,已经出现水肿的乌龟,首先建议停食,避免因喂食再次加重内部器官负担。停食以后,轻微的水肿,可以干养几天看看(每天泡水一两次);或者将水温缓慢提升到28℃左右,通过高温来提升乌龟体内物质代谢水平,争取能将盐分缓慢排泄出一部分,进而减轻水肿。严重水肿的乌龟,也可以用些利尿消肿的药物,例如金钱草颗粒、车前草颗粒、呋塞米(尿速)和氢氯噻嗪等,以加快水分排泄。用量请参考小儿剂量,以呋塞米片为例(20mg每片),用量为2mg/kg,也就是每公斤体重用2mg(十分之一片),可以根据乌龟体重来换算用量。
需要说明的是,高盐食物仅仅是造成乌龟水肿的最常见原因。实际上,乌龟水肿成因复杂,很多因素都能导致水肿,但多数也都和喂食有关,简单介绍如下:
(1)应激反应水肿。新龟到家或老龟突然改变环境,都容易出现应激反应,损伤乌龟内部器官。其中肝脏和肾脏受损,都容易引起水肿。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稳定饲养环境,保持水温、水质稳定,不要变来变去;同时静养、免打扰。
应激反应没有太好的应对方法,只能想办法增强安全感(少打扰、设躲避、静养),并避免饲养环境波动过大,以便让乌龟尽快适应新环境。否则应激反应持续下去,最终的结果就是内部器官衰竭而死。而水肿,只不过是乌龟肝肾出现严重问题的表象。
(2)喂食过频、过量水肿(营养过剩水肿)。上面说过,过量、过频喂食,不仅仅是造成表面上看到的肥胖问题,更严重的损害是内部器官病变。一般肥胖的乌龟,心脑血管都不好,内部器官脂肪化。乌龟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严重脂肪肝等,都可能引起水肿。如果是这些原因造成的水肿,同样也几乎没救。因为出现了水肿,就说明内部器官已经快完了。所以,平常喂龟一定要控制好喂食频率和喂食量,不要多喂。少喂饿不死,多喂要龟命,这一点切记!
(3)营养不良带来的水肿(浮肿)。又称低蛋白血症,长期投喂单一饲料,蛋白质等摄入不足,致使血液中血浆蛋白减少,水由血管渗入组织液中,引起全身水肿。病龟一般体质偏弱、体重偏轻、四肢无力,在水中容易漂浮。营养缺乏带来的水肿,可以通过合理喂食来逐渐调节。食物来源要多元化,龟粮、小鱼虾、昆虫、蔬菜和水果等,都可以喂一些,特别是喂食一些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使乌龟营养更均衡,以此避免营养不良带来的水肿。
在喂食频率上,虽然喂食过频害处大,但这也并不是推荐盲目减少喂食。一年只喂几次,显然乌龟会营养不良。过量喂食产生营养过剩,能带来水肿;而喂食次数少,会带来营养不良,同样也会产生水肿。因此,均衡饮食和控制合理喂食频率,是同样重要的。养龟我们要讲究科学合理,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4)消化不良引起的水肿(气肿)。乌龟是变温动物,消化能力比恒温动物差。相同的食物,需要更长的时间消化。过量喂食或在温度不稳定时喂食,都容易造成食物在肠胃内堆积时间过长,容易产生消化不良或肠胃炎,慢慢乌龟四肢和腹部就会肿起来。这比较类似于人类的积食,特征就是腹胀、体内有气体、腹痛等。这其实就是吃得太多,食物在体内没有及时消化,腐败发酵而产生的大量气体所致。不过这种肿,与水肿不同。用手指按压,能明显感觉到里面是气体,外观也一般比水肿更明显,这种情况,多叫气肿。
解决方法是停食,缓慢加温到28℃恒温饲养。通过升温,来提高乌龟的消化能力,促进体内食物尽快消化和排泄。也可以喂些有助于消食的药物,例如健胃消食片、保和丸和多潘立酮(吗丁啉)等,来促进消化。如果发生了肠炎等感染,可以用些黄连素(盐酸小柴碱)或氟哌酸等肠道消炎药。用量根据乌龟体重,参考小儿剂量。之后要严格控制喂食量和频率,并且避免在温差大的时候喂食,以此来减少消化不良带来的水肿(气肿)。
另外,一些乌龟疾病,例如肺炎、肠炎和严重腐皮等,也可能会带来水肿。这种情况,基本属于感染所致,特征是乌龟先有了其他疾病,然后慢慢肿了起来。处理方法是先不管水肿,而是积极治疗原发龟病,将这些龟病治好了,水肿也就消退了。
某些对肾脏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例如庆大霉素、土霉素、链霉素等,在使用过程中,也有可能会造成乌龟水肿,一般停用后会恢复。解决方法是尽量不要使用这些副作用强的药物,选择其他温和的替代药物进行治疗。
总体来说,乌龟水肿形成原因很多,且基本都是内在因素,等发现肿起来以后,多数情况下都难以处理,特别是涉及到内部器官病变和衰竭的,病死率非常高。因此,在养龟过程中,对于水肿还是要以预防为主。营养均衡、合理喂食,并加强乌龟运动锻炼,这样水肿出现的几率就大大降低。
2、投喂脂肪含量过多的龟粮与乌龟肥胖
在网络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朋友,总是有意无意炫耀自己所养的乌龟,长得有多快,长得有多胖。对这些人而言,养龟就如养猪。长得快、长得胖,就是他们的追求。为了能让乌龟长得更快、更胖,很多人经常给乌龟喂食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例如猪肉、牛肉、面包虫等。这样做的结果,一是脂肪不容易消化,造成肠胃负担(消化不良或肠胃炎);二是脂肪在体内堆积,会引起过度肥胖,带来“三高”、心脑血管和肝脏脂肪化等严重问题,乌龟更容易暴毙。
长期饲喂高脂肪食物,也容易引起乌龟脂肪代谢不良,症状就是类似上文中提到的水肿,实际可认为是脂肪肝严重以后,导致的肝腹水。因为有宠物医生曾经解剖过不少暴毙的乌龟,发现其中很多都存在肝脏肿大、脂肪肝问题。
一旦发现乌龟过于肥胖,头尾和四肢都无法缩进壳内,就要着手给乌龟减肥。建议先停食几天,停止投喂高脂肪龟粮。之后可以先投喂植物性饲料,并增加适量维生素B、C、E等,来促进乌龟体内物质代谢水平。合理控制喂食频率,并通过加强乌龟运动,来促进体内脂肪消耗,增强乌龟体质。
3、龟粮缺乏钙质和维生素D带来的软甲问题
软甲病是龟苗和幼龟的一种常见龟病,俗称佝偻病,又叫软骨症、营养性骨骼症。由于龟甲的主要成分就是钙质,软甲病其实就是乌龟“缺钙”。我们都知道,晒太阳能“补钙”。因此,在养龟过程中,龟友们都十分重视给乌龟晒背。有些朋友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不分什么情况,反正每天都要给乌龟晒背。而大家之所以这么热衷于给乌龟晒背,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给乌龟“补钙”,防止出现软甲。
需要注意的是,太阳并不产生钙,它只产生能促进钙吸收的物质,维生素D3。阳光中的紫外线,与皮肤中的胆固醇类物质发生反应,合成出维生素D3。这个维生素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动物体内钙质的吸收。在这里,太阳光只是个钙吸收的促进剂(维生素D3),最终还要看乌龟体内有没有充足的钙。如果乌龟体内钙质充足,那么通过晒太阳来补钙是有效的;如果乌龟摄入的钙质不足,那么晒多少太阳都没用,钙不是太阳带来的,而是通过食物带来的。这就是为何很多人反映,天天给乌龟晒背,可还是软甲的原因。
因此,乌龟出现软甲以后,我们可以首先尝试给乌龟晒背,看看软甲情况是否有改善。如果有改善,则说明乌龟体内是缺维生素D3;如果没有改善,则说明是龟粮中缺钙,这时晒太阳无助于“补钙”,需要喂食钙质丰富的食物。此外,当晒背危险比较大时,例如深秋、冬季和早春温差大的季节,盲目给乌龟晒背,非常容易造成感冒、肺炎、肠炎或暴毙等问题,这时也可以通过食补的方式来给乌龟补钙。
淡水小鱼虾肉、鲜活的海鱼虾(死亡的海鱼虾含盐量高,不能喂)、各类甲壳虫(例如水蚤干等)、动物内脏、禽蛋等,基本都含有丰富的钙质和维生素D。经常喂食这些食物,乌龟一般都不容易软甲。对于不太严重的软甲,只要食物来源多样化,不单一,就没有必要专门喂食钙片或维生素等药物,这些东西掌握不好量,喂多了也有害,食补是最安全的乌龟“补钙”方式。
如果钙也补了,维生素D3也补了或晒太阳了,可乌龟软甲就是不好怎么办?不是所有的乌龟都能正常活下去,这是自然规律。乌龟软甲中,有一种情况是无解的,那就是钙代谢障碍。无论龟粮钙质含量多高,维生素D3多丰富,乌龟就是吸收不了。这种龟我们基本就没有办法了,自然界中这就是第一批被淘汰的。像这种就是自然淘汰,人力无法改变。
四、乌龟肠炎及治疗方法
肠炎是一种乌龟常见多发病,多与喂食不当有关,例如上文提到的喂食过量、在温差大的时候喂食、投喂脂肪含量高或变质的食物等,都容易造成乌龟消化不良或肠炎。很多龟友有使用冰箱冷冻小鱼虾,作为乌龟食物的习惯。但是拿出来时,没有充分解冻就投喂,也极易造成乌龟肠炎。此外,乌龟肠炎也与饲养环境有关,例如应激反应损伤肠胃,容易引起肠炎;水质恶化,也容易造成肠炎。下面我们来谈谈乌龟肠炎的主要症状和处理方法:
1、乌龟肠炎的主要症状
乌龟肠胃出现问题,基本都有一个由轻到重,逐渐发展的过程。开始时一般看不出明显问题,慢慢乌龟精神、运动能力和食欲都开始变差;反应迟钝,少食或拒食,闭眼睡觉的时间变长;再发展下去,就演变成拒食、拒水和嗜睡;放在水中,乌龟一般会后浮(即腹部漂浮水面)。乌龟眼睛在肠炎初期还可以自由睁闭,但是严重以后,基本就闭眼嗜睡了,甚至眼窝深陷。乌龟粪便,也逐渐由正常的圆柱形(有透明膜包裹),慢慢变得不成形;颜色可能是绿色、黄色、红色等各种颜色。严重肠炎时,粪便粘散,上面有粘液或脓样物质,或水便。
这里注意一点,虽然肠炎会使乌龟粪便颜色多样,但反之未必成立。正常情况下,乌龟粪便颜色也与投喂的龟粮有关,例如喂绿色龟粮,那么粪便就可能是绿色;喂食了河虾等,粪便可能是黄红色。所以,不要一发现乌龟粪便颜色有变,就认为是肠炎,还要根据其他症状判断。
2、乌龟肠炎的处理方法
乌龟肠炎发生以后,很多龟友都习惯去问“需要什么药”、“怎么治疗”。其实有一个不用药,且成功率很高的方法,我们通常都忘记了,那就是乌龟的自愈能力。动物生病以后,包括人,其实都有自愈能力。这是靠体内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否则的话,一生病就死,无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早就应该灭绝了。因此,乌龟生病以后,我们要善于利用下这种自愈能力(免疫力)。
对于轻微肠炎的乌龟,建议首先隔离出来,放在浅水过背的环境中(病龟不要放入深水,容易呛水或淹死)。然后用乌龟加热棒,将水温缓慢升温到28-30℃,恒温饲养一两周,期间不要喂食(即停食)。一般轻微肠炎,这种“升温 停食”的方法,容易自愈。升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新陈代谢率、激活乌龟免疫力;停食则是为了避免进一步加重肠胃负担。这一点一定要注意,乌龟都已经肠炎了,千万不要再喂食了,只能更坏事!一定要停食!就算我们人肠胃炎了,医生也是告诉我们,不能吃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只能喝点粥、吃点面条等易于消化的,都是为了避免加重已经生病的肠胃负担。
对于经“升温 停食”处理无效的乌龟,这时可以考虑进行药物处理。常用的药物是一些“沙星”类的肠道消炎药,例如环丙沙星(10mg/kg,两天一次,连用3-5次)和氟哌酸(诺氧氟沙星)(5mg/kg,一日两次,连用3-7天)等。也可以使用黄连素(盐酸小檗碱),这是一种从中药黄连中分离的生物碱,是黄连抗菌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连素有一个特点是口服吸收效果差,就是药物只停留在肠道内,靠自身药力对抗致病菌,并不被肠道吸收,然后就排出去了。这一特性,使得它副作用非常小,比环丙沙星和氟哌酸都安全的多。剂量为每次8-12mg/kg,每天两三次。
五、结语
养龟一在于饲养环境的营造,二在于喂食。饲养环境不稳定,乌龟容易生病,例如腐皮腐甲、应激拒食等。喂食不当,同样也容易造成各种疾病。例如新龟到家过早喂食,容易产生消化不良或肠胃炎,甚至造成暴毙。过量过频喂食,不仅容易养出胖龟,还容易带来“三高”、心脑血管和内部器官脂肪化等问题。所投喂的食物,选择不当,同样也会造成乌龟生病。例如喂食高盐食物,乌龟容易水肿;喂食高脂肪食物,乌龟容易肥胖和水肿;喂食未解冻的食物,乌龟容易肠炎;长期投喂单一食物,营养不足,乌龟容易产生营养不良和软甲等。
喂食不当产生的龟病和问题,有些是容易处理的,例如缺钙和营养不良,只要增加营养就可以了;轻微的肠炎,发现及时也容易处理。有些出现以后则难以处理,例如肝脏脂肪化导致的水肿或暴毙,表现出明显症状后,基本也就是生命晚期了。
所以,在了解各种不当喂食,带来各种乌龟疾病的基础上,尽量避开这些错误操作,这样乌龟也就不容易生病,我们也就不劳心给它们治病了,这对乌龟和我们而言,是双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