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样的对联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毕竟我们读书的时候那可都是朗朗上口的。前段时间有一个刘姓网友在网上留下了这样一则上联:“刘邦刘备刘德华”,为此希望大家能给出下联。
这帖子一发出来,广大网民们纷纷在下面留下了自己下联。其中,比较醒目的就是周家人给出的下联了,可以说是霸气十足!完全符合刘姓网友的要求,那么他的下联到底是什么呢?为何单单他的对联能从众多下联中脱颖而出呢?
对联的出现和要求
说起对联,就不得不提到它最初的雏形桃符了。那个时候对联还不叫这个名字,也没有如今大家看到的这般工整协调。起初人们为了辟邪在大门左右各贴一张门神以此寻求庇佑,到了五代十国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将祝福语刻在桃木之上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国家在文化要求上也日益提高。唐宋之后,春联基本上就已经普及了。而且,古时候的文人墨客们一般不都是讲究什么吟诗作对吗?吟诗大家都知道,就是吟唱诗句,而作对就是写对联了。
对联的形式分很多种,而且在字数上也没有特别规定必须得是多少字。可以是五个字,也可以是七个字等等,只要上下联字数相同且工整就可以了。除此之外,它的内容和韵律也有一定的要求。
前者主要讲究一个平仄收尾,通常情况下对联的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用直白一点的话说就是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不能同为平声或者同为仄声。还有就是一般的对联都是能够押韵的,这样读起来也会非常地顺口通畅,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其实寻常的对联我们见过不少,但姓名对联相对来说算是比较稀罕的了,毕竟这个东西不太好对,上联还好说,只要脑海里有就能随意说个人物,而下联就没那么好敷衍了。
首先在姓名字数上得相同,再则就是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影响力了,总之其中讲究的学问不少。胡乱对的话很可能会得罪不少人,因此姓名对联很少会出现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民国时期就有过一个非常出名的姓名对联,那是1932年清华大学新生入学考试之时,作为考官的陈寅恪先生为了测验学子们的中文水平,便想出了对对子这样的方法,他认为这种字数精简而内涵深意的文学题材很是考验大家的学问以及反应能力。
刘家人的上联
当时他给出的上联是孙行者,这个名字谁都不陌生,孙悟空嘛,谁不知道呢!但是看似简单的上联却有一半的人交了白卷,他们完全找不到下手之处,更不知晓用谁去对会更合适。
就在大家抓耳挠腮的时候,有人说出了胡适之三个字,不得不说这个答案真的很妙。首先孙行者和胡适之在平仄上的讲究是非常合适的,前者是平平仄,后者则是仄仄平,其次就是他们的身份也很符合,都是领袖人物。
因此当刘姓网友在网上留下“刘邦刘备刘德华”这样的上联之后,网上瞬间就陷入了热议之中。他们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各种文人雅士的名字来对,可惜就如同当初陈寅恪考验学子们时的状况一样。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却难倒了一大片人。为何这么说呢?咱们来分解一下刘姓网友的上联就知晓了。
先说刘邦,他虽然出生于农家之中,却在后来成为了西汉的开国皇帝。他不仅依靠自己的能力建立了汉朝,还对中国后来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连咱们伟大的毛主席都曾夸赞他厉害。
接着是刘备,他的出生比起刘邦来说要好一点,但最终的成就是不相上下的。赤壁之战后,他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了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
最后是刘德华,这里与前两位就有很大的差别了。刘德华是咱们现代人,是中国香港著名的影视演员、歌手等。他受民众的喜爱程度更是达到了一种至高的境界,因此他也被大家列为中国香港四大天王之一。
所以,刘姓网友给出的上联其实蕴含的学问是非常多的,不仅参杂了古今中外,更是在身份地位和影响力上将难度提升到了一个阶段。不过,这也不代表就没人作不出下联。这不,一名周姓朋友就给出了他的下联。
周家人的下联
大家在看到周姓朋友的下联后不禁拍手称好,更是夸赞霸气十足,他的下联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周勃周瑜周润发”。
周勃与刘邦是同时代的人,都是从秦朝到西汉时期的重要人物。不仅如此,他还是西汉的开国将领和宰相,他与刘邦可以说是互相扶持、互相成就的。因此,这第一对名字算是对上了。
再说周瑜,他与刘备亦是三国时期的人,从赤壁之战开始二人就已经有合作关系了。虽然他们互相有些看不惯,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同盟关系,以及二人并肩作战多年,也曾互谋利益。所以这第二对名字也对得恰到好处。
最后就是周润发大哥了,提起他谁能不叫一声发哥呢!可想而知他的地位并不低。而他与刘德华皆是21世纪新时代的潮流人物,加上他也是香港著名的影视演员,二人不仅民心相当,就连社会地位也相差无几,放在一起简直不能再合适了。
字数、身份、社会地位、发源地、民心等等都对上了,再去看结尾的平仄大家就明白为什么周家人的下联会被认为是霸气的对子了。这位网友肯定也是一个学富五车的高级知识分子,否则如何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给出如此匹配的下联呢!
结语
这样看来多多学习知识还是非常有用处的,殊不知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呢!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算晚,尤其是学习咱们中国的优秀文化。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