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不好。一方面可以开发你的左脑,另外一方面,在这个强调个性的时代,左手拿筷子与众不同,反而更加添加你的个性色。
左手持箸不容易
上一篇谈到了握筷方式的问题,相信很多人在从小学习使用筷子的过程中都有过更改握筷方式的经历,我自己也不例外。除了剪刀型手和钳子型手的选择,由于我是左撇子,还遇到了用哪只手拿筷子的特殊问题。
我一开始是用左手拿筷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小朋友们每天吃饭时都要在长桌子前坐成一排。那时留存至今的记忆不多,但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一天吃饭时我坐在桌子最左边,向右望去,发现这一排其他小朋友全都在用右手吃饭,唯独我用左手。
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便在家长的要求下改用了右手。但作为一个左撇子,右手毕竟不如左手灵巧。就这样一直到了高二,我们班上有两位左撇子同学都是用左手拿筷子,其中一位有一段时间和我坐同桌,隔三差五笑话我“左撇子竟然用右手吃饭”。受他们刺激,我终于决定换回左手。但由于左手常年不用,肌肉没有力量,刚换手时非常困难,吃一顿饭要多花好多时间,而且用一会筷子就感到肌肉酸痛。我下定决心坚决不用右手,每天中午特意在食堂用很细的一次性筷子吃鱼,练习摘刺,前后练了大约半个月才熟练。
此后我就一直用左手吃饭,直到工作之后,又遇到了新的问题。以往出去就餐,为了避免吃饭时碰到别人,我一般都会特意选择比较偏的位子。如果是一群人围着圆桌吃饭,又只有我一个人用左手,就要特意让坐我左边的人隔开一段距离,避免“打架”。但是,有时候一起吃饭的人很多,桌子又小,导致所有的人挤在一起,这时候用左手拿筷子,无论如何都会给左边的人造成不便。一来二去,我就觉得很不好意思,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再次使用右手。由于两只手都会用筷子,如今,我自己吃饭的时候,会随机使用左右手。有时候一只手累了就换另一只手。当然,理论上也可以双手各拿一双筷子,左右并用,我曾经在抖音上刷到有人这样吃饭,引来好多人围观。不过我极少这样,因为感觉太过嘚瑟(有人形容这种动作“很像螃蟹”),除非遇到某些确有必要的情况。在食用一些重量大且需要稳定夹在空中的食物时(比如啃一整只鸡腿),如果只用一双筷子夹着,一方面时间长了比较累,另一方面也夹不稳,我就会采用双手各拿一双筷子左右同时夹住的方式避免掉落。再比如吃火锅或烧烤,筷子在夹过生肉之后不能直接夹熟肉,这时我也会双手并用,一双筷子专门夹生肉,另一双筷子只管吃。
根据统计,全部人里左撇子只占10%左右。由于几乎所有可以区分左右的设施都会设计成方便右手使用,左撇子在生活中就会遇到右利手的人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一般的剪刀都是设计成方便右手使用(即使它看上去是“左右对称”的),如果你是右利手,试一试用左手拿剪刀剪东西就明白了。
很多人都喝过速溶咖啡,如今的速溶咖啡包装袋往往做成长条状,右利手的人不会察觉它有什么问题。但我却发现,至少我常喝的某品牌速溶咖啡包装袋是方便右利手使用的。原理就在于,在包装袋顶端偏左有一小块压扁的区域,方便人们撕开。这样一来,人们用左手握住包装袋中部,右手从左上方往右一撕就撕开了。但是,我作为左撇子,撕的时候就只能把包装袋翻转过来,背面朝前,用左右镜像的动作来撕。
如何撕咖啡袋当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有一次我网购了一口有不沾涂层的雪平锅,家里的铁铲不能用,木铲又太大,于是就到附近的超市想买一把大小合适的木铲,结果发现超市里唯一一种大小合适的木铲却做成了不对称的,只方便右手使用。
生活中类似不便的事情还有很多,也不仅针对左撇子。国内外的很多研究都指出,那些由于肤色、性别、财富、宗教等原因而处在从属地位的群体,会面临诸多不便,而主流群体甚至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些不便的存在。
大部分人是右利手这件事,还对各国的饮食文化产生了影响。在中国古代,就有一套用右手取食的礼制规训,《礼记·内则》写道:“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当一个孩子能够自己动手吃饭,就要教他使用右手,这是最基本的礼仪要求。在祭祀这种庄重的场合,更是必须要用右手持肉,绝对禁止使用左手。
不过,在中国古代,对左撇子还算宽容。一般场合下,如果左撇子非要用左手吃饭,人们也就听之任之,除了觉得怪异之外,并没有明显的歧视,由此还产生了一些典故。例如,宋朝有一位名叫彭乘的官员是左撇子,他的两个同事凑巧也都是左撇子,三人都用左手吃饭。有一天,三人一起去拜访一位新同事,吃饭时新同事发现不对劲,就指着他们笑道:“公等皆左转也。”你们三个怎么都用左手吃饭?这里的“左转”,除了表示左撇子,还有贬官的意思。彭乘立即回了一句:“我辈自应须左转,如君岂是背匙人。”我们三个用左手拿筷子,你还把勺子倒扣在桌子上呢。这里的“背匙”,除了表示倒扣勺子,还和“背时”谐音。于是满座皆笑。
在一些故事中,用左手吃饭还成了探案的突破口。欧阳修的叔叔欧阳晔曾在鄂州治理政事。当地渔民此前打群架,造成一人死亡,案子拖了很久都没能了结。欧阳晔上任后,亲自到监狱,让这些渔民从牢房里出来,除去镣铐,坐在庭中吃饭。饭后欧阳晔只留下其中一人,看着他说:“你就是杀人凶手。”见他不回答,欧阳晔便指出,死者伤口在右肋,应该是被人用左手持凶器杀死的,刚才吃饭的人中,别人都是用右手,只有你是左撇子。听到这里,这名囚犯无言以对,只好招供。
与中国古代相比,许多古代文明对左撇子就没那么宽容了。在西方的语言中,给左和右赋予了根本对立的意义。右同时具有一系列正面含义,比如拉丁语中的dexter,既表示“右边”,也意为“幸运”;在英语中同样如此,right既表示“右边”,也表示“正确”。左则始终伴一系列负面意义。法语gauche一词,不仅意为“左手”“左边”,还表达“笨拙”“歪扭”“粗鲁”等意思。
到了近代,对左撇子的歧视甚至披上了“科学理论”的外衣。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曾广泛地将左利手视为“退化的生理标志”。有近代犯罪学之父之称的意大利学者龙勃罗梭,建构了一套通过人的外表判断犯罪倾向的理论,认为拥有某些生理特征的人更易成为罪犯,其中就包括左撇子。
在其他一些文明中,也都有对左手和左撇子的歧视,甚至延续至今。印度是其中的典型,直到今天,印度人的左右手仍有严格的分工,高贵圣洁的事只能通过右手来做,而低贱污秽的事则专门要用左手。吃饭的时候只能用右手抓着吃,左手则负责端盘子。类似的禁忌也出现在某些阿拉伯国家。
不过,在当代西方社会,人们对左撇子已经显得非常宽容。西方人吃饭用刀叉,左右手都要用。不同的是右利手的人右手持刀,左撇子则往往左手持刀。有一位名叫亚历克斯·奥莱的澳大利亚人,曾经在中国石油大学的东营和青岛校区当外教,写了一本名为《洋眼看石大》的书,其中谈到自己初到中国3个月后还没发现一个左撇子。因为中国的左撇子经过规训,大部分都用右手写字和吃饭,在平常生活中很难一眼辨识出来。
我还曾在某个报纸上读到过一篇“三无”新闻:某位左撇子女性去相亲,和对方一起吃西餐,看到桌子上的刀叉却犯了愁。因为她认为正常人都是左叉右刀,而她早就习惯了左刀右叉,觉得这样不合礼数,又不好意思告诉对方。结局是,为了面子,她只好左叉右刀吃了这顿饭,由于操作不熟练,导致没有吃饱,约会回来又吃了一碗拉面。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假,如果是真的,那就太讽刺了。哪只手拿餐刀,在西方人那里已经是一个不太在意的问题,在我们这反倒有人当成了金科玉律!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