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家十戒是哪十戒
我的家规 佛陀入灭之前,阿难尊者请 佛开示:“在佛入灭之后,应该以何为师?”世尊回答说:“以戒为师,如暗遇明,如贫得宝”也就是说,一切佛子在 佛入灭之后,能够依止 佛陀所制订的戒律而行,就好像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又好像贫穷人获得无价珍宝一样。
2.佛教十戒是什么
《华严经》中也说:【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因此,佛教的根本精神,就在于戒律的庄严,也就是佛弟子们对于戒律的敬重和遵守;所以凡是佛弟子不论在家或出家,进入佛门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要受三归、五戒。
3.佛学五戒十戒
假使他自称是佛弟子,却不愿意受戒,不愿被戒律所约束,那他一定是个外道,也是佛法中的门外汉啊!
4.佛门九戒是哪九戒
而佛教中的戒律,因为佛子身分的不同以及等级的差别,而有种种的差异存在;如果依在家和出家来分类,可分为在家戒和出家戒两种在家戒有三归戒、五戒、八关戒斋和菩萨戒;而出家戒则有沙弥及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和菩萨戒。
5.佛家十三戒
这当中三归五戒是基础,从三归五戒的基础再次第往上升进,乃至受持菩萨戒而五戒是佛戒中最基本的戒律,也是一切佛戒的根本,所以五戒也称为根本戒无论是八戒、十戒,比丘、比丘尼戒乃至菩萨戒,无有一戒不是从五戒所引生而来,也没有不将五戒列为重戒的。
6.佛教十戒详解
所以一切戒中,以五戒最重要;五戒学不好,一切戒也都将无法持守同样的道理,五戒持得清净,其他的戒当然也就容易受持了 所谓五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陀制戒的目的,是希望佛弟子们能如法持戒;而如法持戒的最主要作用,是为了增长功德;但此功德之所从来,都是由悲心的陶养开始。
7.佛教10戒律
从五戒的表面上看来,是消极的不作恶,而无积极为善的作用但其实不然!我们如果能稍加体会便可以明白,守持五戒其实也含有无限的悲心在其中呢!譬如,因为不忍自己被人杀害,所以知道他人乃至一切众生,都有不忍被杀害之心,所以有不杀生戒;又因为不忍自己的资生财物遭人偷盗而去,所以知道他人乃至一切众生,都有不忍被偷、被盗之心;乃至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是一样的道理。
8.佛门十戒日
在经典之中,每称五戒为五大施,能持守五戒,对于众生则有无畏施世间如果多一人持守五戒,社会上便会减少一分制造灾祸的威胁;假使人人都能受持五戒,则可以国泰民安,我们这个世界便可以成为人间净土因此,持五戒而能清净者,绝对不仅是止恶而已,而且还是积极行善,使众生得以无畏而免除恐惧呢!所以五戒也称为五大施。
9.佛弟子十戒
各位菩萨!以上为大家简单说明佛戒的种类和五戒的内涵不杀戒摄属于五戒之一,而五戒也是菩萨戒的基础;因此在菩萨戒中,不管是《梵网经》、《优婆塞戒经》、《菩萨善戒经》或《菩萨璎珞本业经》,都将杀生戒列为最首要。
10.佛教受十戒是什么
因为凡是有情都爱惜自己的性命,而菩萨六度万行莫不以大悲为根本;因此不管是因贪、因瞋或因痴,而断众生性命者,都是违犯菩萨十重戒的菩萨尚且应该为了救护众生而舍命,何况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杀害众生的性命呢?实在是没有这样的道理啊!。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明杀生戒的内涵首先说明菩萨十重戒所摄属的杀生戒十重戒在《梵网经》中属于重罪,依序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酤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故悭、故瞋、谤三宝在《优婆塞戒经》中,则称重罪为六重法,分别为杀生、偷盗、大妄语、邪淫、说四众过、酤酒等。
也就是说,不管是五戒或是菩萨戒,都将杀生戒列为最首要;由此可见,戒杀是一切佛弟子的第一要务我们来看《梵网经》菩萨戒本中 佛的开示:【佛言:“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
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梵网经》卷2)这一段经文 世尊开示我们所谓杀生戒意思是:凡是自己动手去杀害众生,或是教唆他人杀生,赞叹他人杀害众生手段高明,或者是看见别人在杀害众生时见作随喜,乃至诅咒他人不得好死等等,都犯杀生戒。
菩萨对待一切众生应该常起慈悲心、孝顺心,以种种方便善巧来救护众生才对,却反而恣心快意去杀害众生,这样就违犯了菩萨波罗夷罪所谓“波罗夷”就是断头罪的意思;换句话说,犯了重戒等于一个人断了头,无法再以任何佛法妙药来救治了。
《优婆塞戒经》卷3中 世尊也开示说:【既授戒已,复作是言:“优婆塞者,有六重法善男子!优婆塞受持戒已,虽为天女乃至蚁子,悉不应杀;若受戒已,若口教杀、若身自杀,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优婆塞、旃陀罗优婆塞、垢优婆塞、结优婆塞,是名初重。
”】这段经文意思是说:戒子对于五戒已经有少分、多分乃至满分受持以后,世尊再为弟子们开示,这优婆塞戒有六种重大的事情是不许做的这六件事情依序是杀生、偷盗、大妄语、邪淫、说四众过、酤酒等,称为六重法;这六种状况都是很严重的,所有的佛弟子们都不许违犯。
世尊接著说:“受了优婆塞戒以后,面对天女乃至下贱如蚂蚁,都不许杀害;如果受了优婆塞戒以后,亲口指示别人去杀生,或者亲自去杀,这就失去优婆塞戒的戒体了如是失去优婆塞戒以后,尚且得不到暖法的证量,更不要说是须陀洹乃至阿那含果位的证得了。
”
所谓“暖法”是四加行中的第一个果证,四加行中说暖、顶、忍、世第一法,这是从断我见的四加行来说的,不同于大乘法见道的四加行意思是说,如果破了戒,连四加行的第一个层次都无法实证,何况能证初果乃至四果呢?因为都是在所取的六尘法中杀生,误以为众生真实而杀生,这怎能断我见呢?连所取都断不了了,能取还能断吗?当然连暖法都得不到,更何况是得到初果的见地、二果的薄地,乃至三果的离地呢?既然杀害了众生,就叫作破戒的优婆塞;破戒的优婆塞就是不清净,所以是臭优婆塞。
对于修行人来说,戒德很重要,所以说戒德香佛说有五种香可以飘散很远,譬如最好的沈香,一炉沈香烧起来,四十里外都可以闻得到,可是即使这最好的沈香,也只能顺风而飘,无法逆风而扬;但是有一种香却可以逆风而飘,叫作戒德香,因为它会借著人们的嘴巴传播出去。
既然戒德香可以远扬,破了戒而被传扬开来时,当然就是臭名远扬了,所以叫作臭优婆塞;又因此人心性暴戾,所以叫作旃陀罗优婆塞;也因受戒之后不肯好好受持,就成为污垢优婆塞;更因为总是放不下五欲而犯贪,结使深重,所以也叫作结优婆塞。
佛最后总结说,杀害众生就是犯了第一种重罪 各位菩萨!从以上举证,我们对于故事中主人翁的慈悲愿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因为如果破了杀戒,连四加行的暖法都得不到,何况能证初果乃至四果呢?而这个往世证得须陀洹果的菩萨再来时,仍旧不忘失所受戒法,这种宁可牺牲性命也不愿意违背佛戒的精神,实在是值得我们效法和赞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