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虎作伥形容什么生肖
虎年说虎——之四原创晓光说天下虎年说虎——之四四、千年传承虎文化虎,在十二生肖中排第三,十二地支中属“寅”,五行属木,一天十二时辰中的凌晨3点到5点为“寅时”即虎时千百年来,虎在人们心中已形成独特的生肖属相传统文化。
2.与为虎作伥的相关成语
1、 “虎文化”由来已久虎,是地球上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人类最熟悉的动物之一,它集华丽与凶猛、美感和威武于一身,威风凛凛,奔走如风,仰天长啸时山谷回响、百兽辟易,向来被视为百兽之王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的多重意涵,永远是画家热衷表现的内容,诗人吟咏不绝的题材,学者兴趣盎然的课题,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3.为虎作伥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古人认为“风从虎”,虎一出而风大作,令人惊心动魄
4.为虎作伥指什么生肖动物
直至今日,即使圏养在动物园里铁栅栏后的老虎一声怒吼,仍能使人闻之不寒而栗,生出几分畏惧。即使是老死于山林,仍能威慑其它动物,所谓“虎死威风在”、“虎死不倒架”是也。
5.为虎作伥成语故事为虎作伥
虎之王者风范的权势与优雅威严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对虎的喜爱也多于畏惧古代将军多用虎皮挂在帐中或铺于座上,借虎威以壮军威将军所在营帐称“虎帐”,将军的威风八面是“虎威”,骁勇善战者称“虎将”,勇士壮士为“虎贲”。
6.为虎作伥比喻什么生肖
《三国演义》中五位蜀汉将军被称为“五虎上将”,历朝历代武官中“虎骑将军”、“虎贲中郎将”比比皆是,虎头被绘制在护心镜、盾牌上、战船头……用以吓阻敌人,古代帝王用铜铸虎形兵符调动军队……人类借用虎的威风已经有几千年了。
7.为虎作伥是不是成语
虎还被人们用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褒义成语有:龙腾虎跃、虎虎生威、如虎添翼……贬意成语有:"为虎作伥"形容本身受了虎害,又被驱使去害别人的势利小人的丑恶品质。
8.为虎作伥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狐假虎威”的寓言则勾画出一幅仗势欺人的奴才嘴脸,常用来讽剌借助别人威势做坏事的小人狐狸自称百兽之王,老虎反对,狐狸欺骗老虎说:“你不信跟我走一趟,看看大家的反应就知道了”老虎便跟着狐狸巡视山林,百兽看见老虎都吓得东躲西藏。
9.为虎作伥是指什么生肖?
憨厚的老虎以为是摄于狐狸的王威,不知道是自己的威风被狐狸借用了
10.为虎作伥成语意思
虎,是陆地上最强壮的食肉动物之一,在所属食物链中处于最顶端,在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天敌人们常用“虎穴”、“虎口”形容危险的境地大难不死谓之“虎口余生”,冒险行为叫做“虎口探险”,“虎口拔牙”是以命相搏、险中求胜。
孔子反对“暴虎冯河”,认为徒手搏虎是莽撞而非勇敢“伴君如伴虎”用虎威比拟帝王的威权炙手可热在古代中国的官衙或法庭上有写着"回避"、"肃静"的虎头牌在古代中国的衙门或法庭上都有写着"回避"、"肃静"字样的虎头牌。
中国古代的虎崇拜特别是在军事上,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刻一只老虎,称为虎符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作为中央下发的调兵凭证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
虎符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地之军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有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如著名的“窃符救赵”《孙子兵法》的“坐山观虎斗”,《三十六计》的“调虎离山计”,《三国志》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无以不展现出虎在军事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2、虎的民俗文化远古社会,人们为生存而与自然环境和动物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动物既是人类的食物来源,也是生活帮手,但凶猛的野兽会对生命构成威胁人类在与野兽对抗的过程中,把猛兽当作神灵一样崇拜,期望降低减少灾祸并得到保护与庇佑。
古人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把不同动物特征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不少想象中的动物
《山海经》就记载了许多混合型态的神兽怪兽:凤凰、玄武(龟蛇相缠)、穷奇(一说为长有翅膀的老虎,另一说是长刺猬毛的牛),或是人兽结合半人半兽的神:伏羲和女娲(半人半蛇)、西王母(豹尾虎齿)、饕餮(羊身人面、虎齿人手)。
虎是一种极具阳刚之气的动物,具备勇敢与威严,是高尚威望的象征,能驱除一切邪恶,被人们认为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国人以其前额上的花纹创作出汉字"王",意为统治者老虎头上类似“王”字的斑纹,让古人深信着其拥有超自然的避邪法力,任何鬼魅见到老虎都要畏惧三分,所以长期以来被当作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一直为人们所敬畏。
从造字源流看,"王"字就是因老虎而来。古人相信虎龄达到500年后全身会变得雪白,然后再活1000年,它们死后的灵魂将渗透入地下变为"琥珀",意思是"虎之魂"。
虎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有关老虎的民俗文化,即从远古时代人虎互动而生发虎被认为是世上所有兽类的统治者,出生于虎年的人被认为是英勇的、乐观的,也是宽容的、慷慨的,他们能够长寿而且善于领导而非服从。
虎是义兽,动物学家认为,虎一般不袭击人类,在大自然食物链上,人与虎本可以和平共处,所以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人与虎的动人故事如: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子文出生时被抛弃,由老虎哺乳养大,后成为优秀的政治家唐乾元年间发生的老虎送新娘赴佳期的故事更具浪漫色彩。
贵州、陕西一带虎媒祠广立,有情人都希望虎神保佑婚姻美满
《聊斋志异》讲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一老妪之子死于虎患,地方长官判虎为老人养老送终,此虎便每天送猎物奉养老人,老人死后虎还到坟前嗥鸣致哀关于虎的神话传说和相关民俗也是层出不穷在古代中国,老虎是主要的动物神灵,人们认为它能驱除旱灾。
相传上古时,神荼、郁垒二神善捉鬼,然后将鬼喂虎商代晚期青铜酒器“虎食人卣”,其造型所表现的正是虎食鬼的主题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虎是强有力的动物,有噬鬼镇邪的威力,能驱除家庭的三大灾难:火灾、失窃和邪恶。虎画经常被挂在墙上并正对着大门以使恶魔畏惧而不敢进入,所以古人在除夕时画虎于门,后来演变为门神画。
端午节时有悬艾虎、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艾叶可驱虫、治病,以艾作虎形以驱病镇邪;用雄黄在小孩子额上画上“王”字,模仿虎头花纹,也是借虎驱邪在虎年,孩子们的头上都写上了红色的"王"字祈愿他们健康成长
老虎还是吉祥与婚姻的象征在陕西邰阳县(今陕西咸阳武功县),男女订婚时有“吃面虎”的习俗;娘家探望怀孕待产的妇女时要送20至60颗小“混沌”(猛兽),期望孩子将来“虎虎有生气”儿童戴着虎头帽、穿着虎头鞋以驱邪,睡虎头枕以使强壮身体。
3、虎与文学艺术 虎的形象和称谓常见于历代的歌舞和戏剧中,如元朝杂剧《虎头牌》,清朝传奇《虎囊弹》、昆曲《虎囊弹》、京剧《虎牢关》、《卧虎沟》、《胭脂虎》……不胜枚举。
有两个表现人虎搏斗场面的最为惊心动魄一个是汉代长安附近流行的一种"角抵戏"——《东海黄公》晋朝葛洪《西京杂记》对此记载颇为详细:"东梅人黄公,少时力能制蛇御虎,以绛缯束发,佩赤金刀,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功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复得其术。
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人遂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戏马"
另一个就是脍炙人口的"武松打虎",见于古典小说《水浒传》,以及由小说改编的各种戏剧,但结果与《东海黄公》恰恰相反,武松打死老虎而成为打虎英雄在我国民间童话中,《老虎学艺》的故事广泛流传:尽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威风凛凛,但它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上树。
因为原先老虎一无所长,于是拜猫为师学习各种本领
热情的猫教会了老虎纵、跳、蹿、扑等诸般技艺,但也发现老虎凶狠残暴的本性,就在传授的过程中留了一手虎自觉已完全学会猫的本领之后,便恩将仇报,竟然猛扑过来,想一口吃掉猫猫不慌不忙敏捷而灵巧地纵身上树,虎蹲在树下无计可施,又央求猫传授上树之法。
猫却不再上当,虎终于没有学会上树的本领
谁说老虎不会上树?宋朝诗人陆游《剑南诗稿·嘲畜猫》自注中谓:"俗言猫为虎舅,教虎百为惟不教上树。"这个故事辛辣地讽刺了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小人。
中国虎画也有悠久的历史,历代都有以善画虎而成名者,晋代有画《卞庄刺虎》的卫协,南北朝有陶景真、张僧繇,善画虎豹唐代有陈乾晖、张素卿、李渐,五代有厉归真、李煜,宋代有包拯之子孙包鼎、包贵、辛成、龙章,元代有周耕云,明代有陈希尹、商喜、商祚、赵廉,清代有丘天民、高其佩、常钧、傅元澄、黄玉桩等,近代以来有张善子、何香凝、高剑父、刘奎龄、刘继卣等,无一不是画虎名家。
4、虎图腾虎崇拜 中国崇拜虎的民族很多虎一直受到汉民族的崇拜,是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之玉琮的兽面和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皆似虎形汉代人把虎看作是百兽之王白虎则是上古四大神兽之一的镇西之兽,仙人往往乘白虎升天。
崇虎的文化意识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观念
虎崇拜在西南地区最为流行,不少少数民族信奉虎图腾虎崇拜,从古羌戎族到今日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都以虎为祖先,拥有独特的虎文化长江流域的土家族自称是“白虎之后”相传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务相被推为五姓部落的酋长,称为“廪君”。
廪君率领部落成员乘船沿河而行至盐阳,杀死凶残的盐水神女,定居下来廪君逝世后,灵魂化为白虎升天
从此土家族便以白虎为祖神,每家的神龛上常年供奉一只木雕的白虎,时时处处不忘敬奉在五峰、长阳及湘鄂西一带,土家族所唱歌《十梦》有“三梦白虎当堂坐,当堂坐的是家神”的句子古代土家族先民的钎、戈、剑上面,都铸镂有虎头形或镂刻有虎形花纹;1980年在五峰县仁和坪莲花岩出土了一件青铜质虎钮镦于,顶端有虎形钮可供悬挂。
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尊为祖先,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白虎的影子,时常进行祭拜,祈虎赐祥降瑞,还铸造器物作虎形,用以镇妖祛邪结婚时,男方家的正堂大方桌上要铺虎毡祭祀虎祖;舞蹈有“虎抱头”“猛虎下山”等舞姿;小孩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盖“猫脚”花衾被;门顶雕白虎、门环铸虎头,用虎的雄健驱恶镇邪,希冀平安幸福。
民谚云:“白虎当堂坐,无灾又无祸”
西南地区有不少姓“虎”的家族,但令人费解的是,这个姓写作“虎”却读作“猫”据学者虎力平介绍,当地民间对此事的解释有四种说法:1、虎姓族人自北方南迁,虎离山林就成了“猫”2、虎族远祖源自西亚虎拉森(即呼罗珊,今伊朗、阿富汗、土库曼斯坦一带),先祖被唐朝封为“虎威将军”,故以虎为姓。
后代为避先祖名讳,自称姓“猫” 3、虎族人多从事毛皮生意,众多客户忌讳“与虎谋皮”,故改称“猫”。4、西南王龙云为老母安坟,避讳“龙虎斗”,遂该当地虎族人姓改为“猫”。
这四种解读看上去似乎都有些似是而非、不足为训把“虎”字读作“猫”很可能与虎崇拜的彝族有关彝族人崇拜虎,认为宇宙万物是由虎尸解构而成,因此“人虎同源“彝族十二生肖以虎为首,自称“罗罗”(虎),相信自己老时化虎,死后用虎皮包裹尸体火葬,可以托生为虎,故以虎为其祖先,崇虎、敬虎,自称倮倮(汉语为虎),即“虎族”。
古代彝族部落首领须披虎皮,死后以虎皮裹尸进行火葬,表示生为虎子、死后化虎彝族举行祭祖大典时,大门上悬挂一个葫芦瓢,凸面涂红色,上绘黑虎头,以示虎的子孙彝族创世纪史诗《梅葛》说:虎头为天头,虎尾作地尾,左眼作太阳,右眼作月亮,虎须如阳光,虎牙成星星,虎油成云彩,虎肚成大海,虎肠成江河,排骨成道路。
虎尸分解而创造万物的观念形成了独特的虎文化和宇宙观
《新五代史》记载:其人椎髻跣足而披毡,首领披虎皮元代李京撰《云南志略》云:罗罗即乌蛮也酋长死,以虎皮裹尸而焚,其骨葬于山中……年老而死者,往往化为虎云当地日常言谈中,不可随意提及“虎”,常用“猫”来代替,彝族语读作“喵”。
明代以后,有虎族人随军进入大西南,为尊重当地民族文化习俗,也自称姓“猫”彝族在祭祀时跳的舞蹈“老虎笙”,就是彝族老虎图腾崇拜的“活史料”
5、台湾的虎崇拜台湾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空气湿热,容易滋生细菌流行疫病,充满各种“瘴疠之气”当地虽无老虎,但通过明清以来的汉人移民带来的虎爷信仰也形成了虎崇拜凶猛威武的老虎使妖邪辟易,成为维护宫庙村落安宁的守护神,发挥驱逐邪魔稳定人心的作用。
在神明(如妈祖)出巡或庙宇落成时,也会请虎爷在阵头队伍中作为开路先锋,驱逐疠疫镇邪除煞
由于虎爷一般供奉在神桌或主神之神位的下方,所以孩童的身高最易发现虎爷,因此虎爷又是儿童的守护神,孩童佩带虎符、戴虎帽、穿虎鞋,以避邪驱魔平安成长民众相信,如果不好养或爱吵闹的孩子认虎爷为“契父”(义父),就能驱逐邪魔的骚扰、保佑孩童长命百岁。
土地公与赵公明分属民间信仰的文武财神,民间认为虎爷具有财神属性能招财咬钱加上虎在中国传统五行中,属西方白虎、属金,与金钱有关,故经商者也祭祀虎爷明清时期尚无现代医疗卫生条件,保生大帝为医神,相传虎爷能治小儿腮腺炎(俗称猪头皮),民间相信虎爷有医病能力,“虎咬猪”的威力能让孩子痊愈,因此从医者祭祀保生大帝时也会祭祀虎爷。
虎爷成为神祇之坐骑则与神明降伏老虎的传说有关。如:土地公收服为害一方的老虎,或是保生大帝救了金簪(骨头)卡喉咙的虎等,都是施恩于虎而降服之以为坐骑。改邪归正的虎爷跟着神明修行,自然也带有几分神性。
虽然老虎象征驱邪、祥瑞,但在福建闽南与台湾地区又有其他禁忌,如生肖属虎者,在传统婚丧礼俗中有诸多限制,不能去新娘婚房、择配偶也忌属虎之人等,多以“虎会伤人”、“冲煞”为由,体现出中国人对老虎那既复杂又矛盾的情感。
微信公众号:晓光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