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是一种锻炼思维、增进智力的玩具,七巧板是怎么发明的?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关于它的来历,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七巧板是由古代的“燕几图”演化而来的。
燕几是宴会上所用的桌子,这种小桌子最初是六只一套,大小形状各不同,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拼出各式图案。平时,这种小桌还可以用来当作摆设,陈列书画古玩。后来,燕几从六只变为七只,称为“七星桌”。但是桌子拼起来毕竟费力,于是人们就用小薄板代替桌面,这就是后来的七巧板了。
一、七巧板的玩法
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智慧板”,它是我国传统的拼板游戏。
七巧板是由七块具有特定形状的纸板或木板组成的,虽然只有七块,但拼组的图像却是五花八门,变化无穷。这七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例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动物、建筑、日常用品的形象,也可以拼成一些中、英文字母。
二、七巧板的发展
七巧板在明清时风靡一时,市面上出版有专门研究七巧板的书籍,如《七巧新谱》和《七巧八分图》。
清朝咸丰年间,书法家严笠舫首创了“七巧书法”,巧妙地把书法艺术和七巧板技巧结合在一起,创出了独具一格的“七巧行草字”。
从世纪起,七巧板逐渐流传到了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欧美各国把七巧板称作“唐图”,意思是中国的拼版游戏。李约瑟说它是“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至今英国剑桥大学的图书馆里还珍藏着一部《七巧新谱》。
在美国出版的《流行的中国拼版游戏》一书中还记载法国皇帝拿破仑是个热情的七巧板游戏爱好者,他即使在被流放海岛后,还经常玩弄七巧板。七巧板中所含的数学和逻辑知识博大精深,既可以增加生活的乐趣,而且有益于青少年增长知识、开发智力。
七巧板这七种玩法,对孩子的思维提升这么明显,不愧秦朝流传至今
谈数学教育,离不开思维训练,前苏联的以为教育学家也强调过“数学是思维的训练体操”,而对孩子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离不开教具的辅助,因此益智玩具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本文由数萌在线老师给大家分享七巧板在数学思维训练中的作用,帮助大家更合理的利用传自先秦的这套玩具。
七巧板是让孩子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去拼搭,组成全新的图形,据统计,能组合成1600多种图形,在组合的过程种,能充分的锻炼孩子的观察力、专注力、想象力、记忆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等,让孩子的思维更上一层台阶,可以说是数学思维启蒙最好的辅助工具之一,那有那些玩法呢?
七巧板
一、基本图形认知
七巧板有不同的图形,包含2块小的三角形、一块中三角形、2块大的三角形、一块正方形、一块平行四边形,能非常直观的让孩子认识不同的图形。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急于让孩子用七巧板拼图,而是带孩子多“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调动孩子的五官去认知图形,去思考图形的特点。
二、比较七巧板
带着孩子对七巧板的大小、长短进行比较,能帮助孩子产生量的概念,让孩子形成初步的测量思维,并感知长度、面积。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比较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孩子亲自动手,而不是单纯靠眼睛观察,并适当的把无刻度测量的概念传授给孩子,这是孩子未来学习不同的测量方式及单位的基础。
三、等量代换
等量代换是数学思维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考方法,也是很重要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那怎么利用七巧板锻炼孩子的等量代换呢?也很简单,比如我们利用两个三角形组合替换成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让孩子理解两个相等的量,就可以相互代换的概念。
四、空间认知
空间方位的认知是小学数学入门的课程,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七巧板锻炼孩子认识上下左右,比如小三角形的下边是正方形,左边的边,右边的边等等,在体验中感知方位词,提升空间思维能力。
五、对称轴的认知
对称轴是数学几何学习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三角形、正方形都是对称图形,可以引导孩子发现这个规律,比如用笔描绘出来,中间画一道对称轴,让孩子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并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那些图形是对称图形,那些不是对称图形。
六、理解角的概念
七巧板中有不同的角度,直角、锐角、钝角,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比较,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不同角的特点,并在身边的事物当中,找到不同的角,为以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七、 拼图游戏
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形,对孩子的逻辑思维、想象力都有很强的锻炼效果,同时提升孩子的创新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拼凑图形的时候,一定要从简单的出发,比如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循序渐进的提升难度,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探索的兴趣,如果过难,会让孩子自信心受到打击,失去兴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