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征到入驻空间站,过去12小时航天员都经历了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时隔5年,太空再一次迎来中国人的身影。
年6月日9时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次飞行任务,也是中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任务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员常驻太空的时代已经到来。
当天清晨5时分,西北大漠腹地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里的天还未完全放亮,却已经吸引不少媒体支起“长枪短炮”,他们是来见证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的出征瞬间。
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问天阁,是航天员生活和训练的区域,在航天员进入发射塔架之前,他们就住在这里。
当天,3位航天员就是从这里出发,开启他们的太空征程。
清晨6时许,来自航天城各界民众陆续到达问天阁附近的道路上,大家翘首以盼,为即将出征的航天员送行,路上行走的工作人员神情肃穆,来往的车辆秩序井然。
此刻,微阳初至,阳光冲破云层倾撒大地,圆梦园内光与影静谧祥和,出征现场万众期待。
6时分许,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出一楼出征大厅,出现在圆梦园广场上。
此刻,圆梦园广场彩旗飘扬、人头攒动。
欢送队伍挥舞鲜花、国旗、彩旗,大声呼喊:“向航天员学习!向航天员致敬!”“祖国和人民期待你们载誉凯旋!” 在场的人们用各种方式为航天员壮行,为他们祈福加油。
6时分,由左至右,航天员汤洪波、聂海胜和刘伯明排成一行。
“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聂海胜,航天员刘伯明,航天员汤洪波。
”广场上传来洪亮的声音。
“出发!”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总指挥长李尚福庄重地下达命令,并举手敬了一个军礼。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伴着《歌唱祖国》的乐曲,现场民众用力挥动着手中的彩旗为航天英雄送行。
一步、二步、三步……3位勇士身穿沉重的白色战袍,迎着大漠朝阳,缓步走向开往载人航天发射场的专用车辆。
此时人们将圆梦园变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洋。
车队在多辆摩托车的护送下,穿过夹道欢送的人群,向5公里外的载人发射塔架进发。
此时,在距地面几百公里的轨道上,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已做好各项准备进入了交会对接轨道,等待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到来。
晨光下,发射塔架由上至下徐徐打开回转平台,长征二F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二号飞船离开塔架的怀抱。
火箭露出了全部面容,白色的长征火箭耸立在蓝天与荒漠之间,直指苍穹。
火箭箭体上鲜红的五星红旗和“中国航天CZ-2F”字样格外醒目。
3名航天员即将进入到神舟十二号飞船之中,做最后的准备。
“、9、8、7……3、2、1,点火,起飞” 9时分,“……3、2、1起飞”全场观众跟着零号指挥员口令同声高喊。
刹那间,大地震颤,烟尘沸腾,长征二号火箭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直入云霄,飞向太空。
通过指挥大厅的直播镜头可以看到,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看着越来越远的地球,逐渐将目光转向了无边无际的星空…… 在神舟十二号飞船步步逼近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期间,无论是天上的航天员,还是地面的飞控人员都是一个紧凑的工作节奏。
9时分,航天员接到指令可以解开锁扣,这就像飞机起飞阶段完成后,乘客可以解开安全带一样,可以适当活动了。
5分钟后,神舟十二号自主变轨允许的指令发出,分钟后,飞船开始第一次自主变轨,在接下来的3个小时内,飞船需要进行多次类似的自主变轨。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轨道专家李革非说,“通过多次变轨,我们可以将飞船的轨道逐步抬升,达到满足与组合体对接的高度,同时完成轨道偏差的修正,保证飞船的运行平面与天和核心舱一致,最后还要进行相位调整,逐步缩小与组合体的距离,所有这几步工作都将在这3个小时内完成。
” 时许,经历了多次自主轨控后,神舟十二号转入寻的飞行段,此时航天员们距离中国的太空家园不足公里了,随着相对导航的建立,近距离自主交会对接正式开始。
与此前的历次交会对接任务不同,由于神舟十二号将首次采用自主快速远导、中瞄点直接交会对接的方式,所以没有了多个不同距离的停泊点,而是一次飞到天和天舟组合体前向0米的停泊点上,与前者保持相对静止的距离飞行。
此时地面将在几分钟内与飞船、航天员等各个系统确认飞船状态,当确认状态一切正常后,北京总调度指挥航天员设置交会对接前飞船的状态,为接下来的对接做好准备。
对于任务现场的飞控人员来说,航天员在天上的每一分钟,都是人命关天的时刻,必须有万无一失的准备,随时做好应急处置,牢牢掌握住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线。
“各号注意,我是北京,飞船转0米保持,状态正常,天和核心舱对接前状态正常,继续实施交会对接。
”屏幕上,神舟十二号与天和天舟组合体的距离越来越近,紧接着就已经来到了米的停泊点上,伴随着“飞船转最后靠拢”的口令声,飞船一点点驶向这座在太空中遨游了天的太空家园。
“对接机构捕获” “对接环拉回开始” “对接锁锁紧开始” …… 一连串的指令仿佛在解说一场节奏紧张的比赛,短短的分钟里呈现了密集精彩的情节。
时分,最终指向了一个意料之中的满意结果――交会对接成功! 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不到7个小时,如果是航天员们从北京出发坐高铁,有的连自己的家乡都到不了,而今却已能够抵达中国的太空家园。
飞船与组合体对接后,航天员进到核心舱的操作,就像人们开车回到自家院子的门口,先要开车门,再开院子大门,还要走过庭院来到家门口,最后再打开房门。
“十年前,我作为北京调度亲眼见证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实现首次交会对接,今天还是在同样的地方,我们再次见证神舟十二号快速对接,看到航天员穿过舱门,这是对我参加载人航天任务十周年的最好见证。
”有“神八哥”称号的北京飞控中心技术人员杨彦波感慨道。
彼时,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已经将厚重的舱内压力服换下,穿上了轻便的蓝色舱内工作服,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他们先后开启节点舱舱门、核心舱舱门。
时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纵身跃入,轻盈地进入了核心舱,动作一气呵成,飞控大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是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未来3个月,3位航天员将在这里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从清晨6时分出征,到傍晚时分入驻空间站,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和他们背后的中国载人航天队伍仅用了个小时。
告别了地球,便可以拥抱太空。
现在,3位航天员在空间站驻留的每一分钟,都将不断刷新着中国人驻留太空的时长纪录。
你好,中国空间站。
从神十二到神十五 中国空间站载人飞行任务不断刷新在轨驻留纪录
2020年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首飞,揭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第三步的序幕。第三步规划了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建造两个阶段的任务目标。神舟十五号任务是空间站建设阶段的最后一次载人飞行任务。从神十二到神十五,4批12名航天员共同见证了中国空间站的成长,也不断刷新在轨驻留新纪录。
2021年4月29日上午,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首个舱段:天和核心舱送入太空。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采取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成为首批入驻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
航天员 刘伯明:哇,这外面太漂亮了!
打开舱门,极目宇宙,这是刘伯明出舱时发出的第一句感叹。7月4日,中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出舱活动成功实施。神舟十二号任务为期三个月,突破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由原来的2天缩短到6.5小时;航天员首次利用机械臂实施了舱外作业;首次在轨全面系统地验证了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以保障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的生活和工作;首次进行了三个飞行器组合体飞行;首次在东风着陆场执行了航天员搜救回收任务等;这些突破,都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及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乘组告别空间站,踏上归程。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如约而至。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太空生活,空间站迎来了首位女性航天员,神舟十三号乘组也刷新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
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再次以太空教师的身份带来了一堂生动的航天科普教育课。这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在无数青少年心中深植下理想的种子。神舟十三号任务期间,空间站完成了我国首次利用机械臂操作大型在轨飞行器进行转位试验;首次利用手控遥操作设备,控制货运飞船与空间站进行交会对接;安装了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及悬挂装置,为后续空间站的建设攻克了技术难关。
2022年4月16日,在完成了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等工作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方式,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至此,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全部既定任务完成。
2022年6月5日,空间站迎来了神舟十四号陈冬、刘洋、蔡旭哲三名航天员入驻,这也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
2022年9月30日,问天实验舱成功进行转位,空间站组合体由两舱“一”字构型转变为两舱“L”构型,这是我国首次利用转位机构在轨实施大体量舱段转位操作。2022年10月31日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随后顺利完成转位,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完成。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首次实现了两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创造了世界纪录。
在轨期间,三名航天员三次出舱,成为目前为止出舱次数最多的飞行乘组,他们也因此被称为“最忙乘组”。
航天员 陈冬:“最忙乘组”这个称号我非常喜欢。对中国载人航天来讲,由天和舱、问天舱、梦天舱三舱联手打造了非常豪华的中国太空家园,我们的家园越来越壮大了。
随着神舟十五号的到来,两批航天员齐聚,空间站也将迎来首次六位航天员在轨共同生活的历史时刻。
人性化设计 打造更舒适的乘坐体验
神舟十五号作为一型“交通工具”,航天员在乘坐时是否舒适,这是科研人员在研制飞船时需要考虑的。据了解,随着发射次数的增加,神舟飞船的乘坐舒适性也在不断提高。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电总体主任设计师 刁伟鹤:实际上也是继承了神舟十二号的设计,舒适性上就是以人为本,还是更好地满足航天员个人的需求。
专家告诉我们,为了让神舟飞船更加人性化,每一次航天员结束任务返回地球之后,神舟飞船的研制团队都会和航天员进行沟通,听取航天员们的“用户反馈”,从而进一步改进飞船,增强神舟飞船的舒适性。
刁伟鹤:包括舱内环境的意见,舱内有没有噪声的一些意见,包括舱内的布局,包括上下行它需要带什么东西,我们每次发射之后都会逐步进行优化。主要是按照航天员的意见,我们把飞船的整个布局,整个功能,整个舱内环境控制得更好,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做的。
除此之外,神舟飞船还会根据航天员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私人订制,包括航天员的一些私人物品、爱吃的食物等都会跟随航天员一起“出差”,去往中国空间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