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变以变通”,掌握因果规律改变命运
——成忠臣谈《易经》
三千多年以前,中国出现了一部奇特的书,名叫《周易》它是古人“占筮”用的,同时又是一部中国古代现存最早的哲学专著,它很神秘、最难懂,古往今来能全面看懂它的人少之又少。但它是世界四大经典(佛经、圣经、易经、道德经)之一和中国群书(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之首,它的魅力何在?这部成形于古代的著作,对于当下个人命运,乃至整个社会及国家的发展都有哪些启发意义?《易经》代表了中国哲学的开始,每当于中国哲学遇到问题和挑战的时候,都会回到《易经》的源头里找答案。
《易经》虽然是以占筮书的形式出现,但它却堪称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哲学专著。之所以可以被称为中国群经之首,是因为它提出了“阴阳”的辩证学说。由此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即“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是一套哲学,而且还是一套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哲学,人类本身及整个社会发展都需要一套基础,一套方法,一套中心价值,而《易经》所蕴含的方法思维就可借鉴。《易经》从历史到民国前都颇受尊崇,可惜近代以后,国人没有对《易经》加以更深思考。而使得易学的发展被流入民间的未流成分。(比如巫术)加之国民对此书的哲学方法不了解,往往研究《易经》会与街头那些算命的联系起来。首先我们要明白《易经》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论,弄懂这个就算懂它的真实意义。因为《易经》这部专著是是遵循一定的规则,变化变化,“变”而后才能“化”,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层层推演的结果,通变以变通之意思,通晓了变化,就可以变通,只有这样才能通晓变化,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变应不变。
《易经》里“阴”“阳”观念的形成,是古代人们通过对宇宙万物矛盾现象的直接观察得出来的。在古人心目中、天地、日月、男女、昼夜、上下、胜负……几乎世上一切事物都表现出相对对立统一的矛盾,通过这一直感的观察,他们把宇宙间变化万端的事物都归结于“阴”“阳”两大类,同时确立阴阳变化、交替、消长是世界万物变化之源的观念。这就是后来儒家解释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但用“四象”来概括一切显然是不够的。根据古人的理解,自然界是由天、地、人组成,所以“占筮”必须有三个因素才可完成,于是,“阴”“阳”和“四象”每三组结合,由此出现了“八卦”。
直到一千多年前,中国出现了太极图。它是一个圆,中国由两条首尾相接,黑白相间的鱼组成。它表示自然界阴气和阳气消长和转化。实际上它就是一部形象化的《周易》“八卦”的不同组合,表示了阴阳不同的交感状态。这便在占筮中形成六十四卦。在十八世纪世界上的计算机之父,莱布尼兹发表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论文《谈二进制算术》;其二进制理论就来源于《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太极图》,可以讲《易经》里科学哲学思想对世界的发展也意义深远。经常有人问过成忠臣,《易经》里的命理推算能不能改变命运?人的命运能不能翻盘?其实《易经》里的不言之教早已告诉了我们,为人类作了安排,实在指引人类,回到生命的真相里去。上古《易经》的生命源头的智慧,是通过五行原理打通各类关系脉络,通过生命本体解密命运真相,从而从根本上化解所有痛苦的源头。成忠臣在近三十年的以象数思维解密无字天书,河图、洛书、太阳图、八卦图,感悟天、地、人无相之实相,运用阴阳五行,将无形之相的生命实物相化为可以把握的生命显像。
成忠臣对占筮预测能力深信不疑,他讲经过一件事之后,再也不为任何人去预测命理。九十年代他因鉴定古字画,结识秦公,加之秦公祖籍也是胶东,两人成为好友。九七年春节后他去京见秦公告知,最近几年一直在研究《易经》,秦公听后讲好啊,你回去也给我预算下,遂告知生日时辰。回来后成忠臣反复测算,他五年之中有难,要用方式化解。然后他用心画了幅《神游万山》的图画。五月份去京见秦公,告知“这幅画你回去好好用个框裱好挂家中,然后会平安无事,你在五年中有道坎”。秦公一听火了“我好好的人,有什么坎,再讲画这玩艺,我家什么名画没有。”成忠臣回道:“你再多的好画也捡不到一条命”,秦公听后把画退给他,讲“马上走,以后不要再联系了。”但秦公还没到五年就“走了”。至此,成忠臣一心潜心易事研究,深藏不露。
成忠臣: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在人格及道德没落的中国艺术界,保持了正直的文人气节。以一己之力挑战邪恶,拉开了作品会说话的序幕,其作品被文化界大佬吴冠中、史树青誉为最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