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起于《黄帝内经》,内经中系统阐述了其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五运者,运转也,大气之运行也,木火土金水之运气顺序出现,古人称之为五运更治,就是说像人一样管理大气。什么是大气?也就是我们通俗意义上说的天气或者气候,古人也称之为中气。为什么也是按照五行命名呢?古人区分事物的时候经常习惯于按照五行的方式进行研究,所以在研究大气变化的时候,就按照五行的方式研究,结果也就是按照五行的名字进行了命名。五运者,就是笼罩在地表上方的天气,有的时候是木运大气,有的时候是火运大气,有的时候是土运大气,有的时候是金运大气,有的时候是水运大气。五运的变化是以年为单位的,也就是说一个运气管理一年。五运按照五行的顺序依次管理大气,从而使大气出现不同的气候特点。
为什么把运气叫做中气呢?古人的三才模型中,万物生于天地之间,天者如日月,悬于天空,负责管理天的气数,也简称为天之气或者天气,天之气降于地,要经过大气,才能降到地表,从这个意义上讲,天在最上方,大气在中间,地在最下面,所以称大气为中气,我们现在说的天气或者气候就是中气。古人说司天之气就是说天的气数,在泉之气就是说地的气数。初学内经,经常出现混淆,司天、中气、在泉就是三才模型。
五运是按照五行顺序管理大气的,五年一个周期,循环不断。古人认为莫知其纪,如有神明。那么究竟是不是古人臆断呢?有科学根据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用现代科学分析一下。运气就是大气层的气候变化规律,把地球看成一个整体,太阳不断地对地球进行光辐射,地球的空气、水汽、尘埃等受热就运动加速,并且上升,但是在地心引力作用下,又不断下降,从而避免了逃逸出地球,进而保持地球水分和气体的相对稳定,如果不断减少,我们的生存基础也就不存在了。由于地球在不断地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旋转,那么地球上热量随着太阳的临近而达到最热状态,随着地球远离太阳,地球的温度也降到最低点,并且不断循环,我们仅从这点上就可以说最热的时候叫做火,最冷的时候叫做水,这是客观存在的,由水到火,温度是一点点升高的,中间过渡就是温度适宜草木生化的时候,我们叫做木,火之后,地表的水被大量蒸发到大气层上方,于是乎古人称之为土,随着太阳远离地球,天气变凉,水汽凝结。变为雨降到地面,由于温度低,水分渗透到地表之下,从而使空气水分变少,这个时候称之为金,金者,金石也,无水且凉,太阳继续远离地球,又回到水。周而复始,五行是客观存在的。
视乎还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五运存在吗?以上分析只是说五行是存在的。五运是说每年的气候特点,不是说一年内不同时段的气候特点。很好,如果能这样想,说明你已经懂了一半。
按照理论,每年运气周而复始,应该是一样的,但是古人通过多年观测,发现每年运气不是一样的,为什么会不一样呢,因为地球还是要受到其他行星的影响的,地心引力的作用很大,但是地心引力要受到其他行星的影响,从而或多或少影响水汽的蒸发过程,从而使大气有的年份异常热,如果异常热,水汽增发也必然也多,水汽多,降水必多,地下水就会多,来年太阳照射地表,地表的升温速度就会慢,很简单,同样的柴火,烧一大锅水和一小锅水,时间不一样,所以,有异常热之后,第二年水汽增发量不足,雨水少,也就是土运不足。按照这个思路依次推理,古人发现,五运确实在循环,并且太少也在循环,上年运气太过,下年运气就不足,然后再太过,依次类推。从这个意义上分析,五运的根本就是地外行星对地心引力和太阳辐射的影响造成的。当然除此之外,也有地表的影响。
五运更治的周期应该是十年,十年内运气太过和不足(也称不及)都会遇到。
(由于篇幅有限,此处不再更深入推理研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推理)。
既然已经发现了五运更治规律,那么如何知晓下一年的运气呢?古人想了个办法,由于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于是乎,将运气和天干结合在一起,如果这一年天干是甲己之年,就是土运,乙庚之年就是金运,丙辛之年就是水运,丁壬之年就是木运,戊癸之年就是火运,并且按照甲太过、乙不足、丙太过、丁不足的顺序依次推理太过和不及。
至此,运气的运行规律被全部展现出来,古人视之如至宝,藏之楼兰,铸以金箔,非斋戒不敢拜读。
已经知晓了五运,是不是就不必再研究司天了呢?五运是天之气下降到地表过程中,对地球大气层的影响,除了影响大气之外,天之气也影响人和其他生物,也就是说天体位置直接还会影响人体生理的,中气是天之气间接影响人的生理。
天体如何影响人的生理呢?有科学依据吗?本人学识不足,不敢乱说,但是现代科学的量子理论很受启发,两个量子数千里之遥都能感应,何况细胞呢?我猜想,太阳等对细胞的活性是有影响的。我是强直性脊柱炎,晚上的时候,僵硬明显,细胞活性应该是降低了,但是晚上吃的基本一样,体温也基本一样,所以只能一个解释,细胞的活性与太阳相关。晚上我们远离太阳,整个地球挡住了太阳的辐射,所以细胞活性降低,身体发僵,早上就开始好转。另外,强直性脊柱炎病在血液,红细胞下沉快,我推测红细胞中金属元素多,所以异常重,晚上地心与太阳在同一个方向,双重引力,促使红细胞更加爱沉淀,从而加重僵硬。希望有识之士可以按照这个思路研究这种疾病。
天之气就是司天的气,也就是天体的不同位置状态,太阳、月亮和其他行星的位置都会影响地球引力,潮汐就是例子,也许人的血液也会像潮汐一样,忽然上升或者下降,主要就是引力的不同。
如何研究天气呢,古人的方法很简单,先分阴阳,然后结合太少,因为从理论上是对的,这是相对论,古人不研究绝对值,这是现代西医研究的方向,西医说白细胞多少?红细胞多少,从而推论疾病。古人说,说多少没用,无非就是太多或者不足或者平三种状态,也就是相对的,多不是绝对多,少也不是绝对少。如果天气有热,那么比这个凉就是冷,如果天气冷,比这个热就是热。随便定一个基准的天气,如果气温30度,定为阳气,那么比这个冷的时候就是阴气司天,即便气温只有25度,这就是相对论。
古人利用以上方式,发现确实有规律,规律是六年一循环,为什么呢?六年内阴阳都有,三阴三阳,太过不及和平气都可以遇见。同运气相同,司天之气和地支相对应,什么是地支呢?就是竖起一个木棍,地面画上星宿等周天图,看地面的影子落在什么位置,从而定位太阳位置与星宿的位置,实际上就是地球的相对位置。地球在宇宙的位置不同,引力不同,气的升降也会不同。
六气按照太少理论命名,依次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子午之岁,少阴司天,丑未之岁,太阴司天,寅申之岁,少阳司天,卯酉之岁,阳明司天,辰戌之岁,太阳司天,巳亥之岁,厥阴司天。
有人不服气,说为什么这么约定呢?别太犟,都是相对论,有阴必有阳,阳中必有太少,阴中必有太少,由阴转阳必有一个状态,有阳转阴也必有一个状态,所以六气必有。只要约定一个基准的,后面的前面的都可以推理出来,这个理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司天有6年周期,五运轮回有10年周期,两者都对万物有作用,司天影响重力,五运影响空气、水汽、尘埃、细菌、病毒等,两者合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万物的生化。
司天与五运有60个组合,也就是一个甲子,120年是两个甲子,司天的一个大周期。为什么呢?无论天体位置如何变化,最后的交汇点轨道必然也是椭圆形,一半的时候就是半周期,另一半的时候就是相反的周期,现代科学,可以研究一下几个行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变化,看看120年是否是一个交汇周期。
如果你能坚持看到这里,说明你已经明白了五运六气的根本,下面将研究它对人的生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