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 刘亦菲的《梦华录》大火
这部剧给人呈现的无一处不美,处处都散发着艺术。
就连剧中刘亦菲的小小溜肩,也随着越来越多人对宋朝美学的了解得以平反。
无需直角肩,天仙这肩膀完全托得起轻盈的美丽~~~
这主要也是因为汉服的剪裁强调的是线条的柔和流畅,因此肩膀线条会呈自然下垂,略带钝感,再结合发饰和仪态,能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古典温和妙曼的气质。
在古代仕女图中,随处可见的都是那种下垂的肩部线条,古人的绘画审美认知是:“将无项,女无肩”。在《洛神赋》中所描绘的女子也是“肩若削成,腰如约素……”所以,在古装审美中,肩是要圆润柔和、自然下垂的,而不是太明显角度或者骨骼感,更没有直角肩一说的。
《画说》里也提到了古代画人物的一种方法:「将无项,女无肩」。
有认真留意的话,会发现经典影视剧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西游记里的女儿国国王,都是溜肩!
过去溜肩又被叫做斜肩、美人肩,有种柔弱无骨的美感,另一方面也象征家庭条件好,十指不沾阳春水。
反观现代,
直角肩为什么越来越流行?
除了现代人体态问题导致的直角肩稀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追求显脸小的效果。
叭过某爱的直角肩着实有点吓人
直角肩为什么稀缺:
在正常的体态下,我们的肩膀并不是水平的,颈部到肩膀会有一个自然的弧度,也几乎很少有人没有斜方肌,因为是骨头的原因,更是难以通过锻炼去变成直角肩。
好了,这里我想说的是不论你是溜肩还是直角肩,自然健康的状态才是最好的,
人的身体有骨与肉,肉又进一步有肌肉与脂肪之分。肩膀作为身体的一部分,呈现的无论是骨骼感、肌肉感、脂肪感,亦或三者结合,都是人体美的体现。
我们可以去练就好的体态,但任何破坏健康的畸形审美,都不值得我们去推崇和追求。
所以要记住了,如果只关注角度,学一些不科学的凹肩训练方法:
“1秒变成直角肩”、“7天直角肩速成”…
虽然可以拍照时短时间调整肩颈体态,但其实会把肩膀活生生掰成肩胛下旋综合征的形态。
很容易损伤关节、肩膀僵硬,还有可能造成肌肉代偿,长此以往甚至会颈部疼、头疼、胸闷气短…
但是呢,有一种就另当别论了,如果你是会“痛”的溜肩:
不痛不痒的溜肩是正常体态。如果出现疼痛症状,或者是脖子前伸导致的溜肩形态,且越来越严重,就要及时做出改善了。
这种体态的的人,一般肩部肌肉紧张,因为肩膀一直往下掉,肩部斜方肌上束就会一直处于警备紧张状态,要拉着,所以很紧,去摸的话很硬,拧一下按一下更是相当疼。
找到肩胛骨发力意识
咱们不用刻意追求直角肩,但可以从肩膀的基础功能出发,建立正常体态的日常动作模式。
①感知肩胛骨
在核心收紧的情况下,背部靠墙,双手打开贴墙,往上推举,注意感受肩胛骨的发力。
“靠墙推”是学习并且活化正确上半身位置的基本处方,特别是松开胸椎、肩胛骨及肩膀。
②激活肩胛骨周围肌肉群
首先俯卧在垫子上,将双手举过头顶,同时尽量远离地面,做Y状;呼气腹部紧绷,同时手肘带动肩膀向下肢靠近,逐渐收紧上背部中央部分;
这个动作能有效的激活斜方肌中束、下束,并且对肩袖肌群也有不错的刺激;
③养成好习惯
正确站姿、坐姿是日常必须时刻注意的。尤其是保持上背部挺直状态。
如果你找不到感觉,可以尝试放松肩膀,头部寻找天花板的方向。
瑜伽对于身体建立正确体态意识非常有帮助:
有意识的训练身体
另外少低头玩手机,就算玩,也要让手机适应你的体态,而不是改变你的体态去适应手机。
今天就简单讲这么多,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仪态调整的干货有空可以详细写一篇。
最后碎碎念:
美从来就不是公式化,它是一种直观感受。
你,我,她,正是因为不同的外表、不同的个性才成就了多元的审美。
愿我们都能热爱自我,自信从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