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柏可林2月11日报道:“到银行存取款超过5万元,要登记资金来源了,怎么登记?”日前,一则《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引起广大市民注意。《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将于3月1日起施行。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工作人员表示,《办法》不会限制正常的存取款业务,客户只需要带着银行卡、身份证前往办理即可。
在天钥桥路上的某银行网点,职员告诉记者,自3月1日以后,到银行办理5万元及以上存、取现金业务时,银行要核实身份信息、核实资金来源、核实资金用途,“比如说,如果客户一次性提取5万元以上,柜台人员会请取款人提供身份证或其他有效的身份证件,登记客取款人的身份基本信息,复印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或者留存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由银行负责人审核后予以支付。”
另一家银行网点的职员也表示,《办法》实施后并不会影响正常的存取款业务,秉持存款资源和取款自由原则。客户不需要填写信息或者提供证明材料,工作人员在简单询问了解后,就能直接为客户办理现金存取业务并登记相关情况。只有当发现交易明显异常、有合理理由怀疑交易涉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时,才会向客户进一步了解情况。“其实我们平时都有培训,加强员工识别处置能力,尤其关注老年客户,多一些细心的询问和提醒。”
据央行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超过5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存取业务笔数仅占全部现金存取业务的2%左右,个人现金存取规定总体上对客户办理现金业务影响较小。个人现金存取规定主要目的是为了完善反洗钱监管机制,预防和遏制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资金安全和利益。
近年来,电信诈骗、非法集资、地下钱庄等违法犯罪活动较为猖獗,其中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犯罪分子利用现金匿名、难以追踪的特点,偏好使用现金进行交易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为防范违法犯罪活动,不少金融机构从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出发,在办理大额现金存取业务时对资金的来源和用途作了必要的了解和提示,形成了一些经验做法。
前不久,工行水电路支行就发生了一起诈骗险情,一名年逾八旬的老太太想要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并要现金汇出6万,称是自己女婿来电急需。银行工作人员觉得可疑:汇入卡号是外地账户,收款人是一名年轻的外地男子,与老太太女婿的年龄、地域等特征不符,“女婿”还来电要求老太太避开工作人员。银行随即报警,并联系了老太太的儿子,确认了收款人是陌生人,成功拦截了这起诈骗,避免了一场财产损失。
下一步,央行将指导金融机构制定实施细则,在认真履行反洗钱义务的同时,要严格执行最少、必要原则去了解登记客户信息,不得增加客户负担。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等现金使用较多的群体,金融机构要主动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服务。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加强防诈防骗和金融知识宣传。
来源: 东方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